活化物化吉林历史民俗资源
题记: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千百年来,吉林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色彩纷呈的吉林文化。我认为吉林文化容括三种文化:一是遗迹文化,二是萨满文化,三是生态文化。如何发掘与弘扬?仅有四个字——活化物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千百年来,吉林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色彩纷呈的吉林文化。我认为吉林文化容括三种文化:一是遗迹文化,二是萨满文化,三是生态文化。如何发掘与弘扬?仅有四个字——活化物化。
吉林遗迹文化。海西女真扈伦四部文化:乌拉、辉发、叶赫、哈达,四部中我省占除哈达外的三部,现存三处古城遗址:有以农安为主体的辽金文化,如辽春捺钵遗址、黄龙古塔、金大金得胜陀颂碑等;有长吉图区域内渤海国文化,如和龙贞孝公主墓、西古城、珲春八连城、敦化贞惠公主墓、神秘的江东二十四块石以及长白灵光塔等;有长白山金女真祭天石、清室发祥之地天女浴躬池和来自远古的肃慎以楛矢石砮进贡周天子的记载,也有以长春为主的伪满遗迹等等。
吉林萨满文化。吉林萨满文化资源不能简单理解为九台老石家或老关家现存多少多少萨满,萨满文化以多种形式活在吉林。长白山一名不咸山,意为“有神之山”,是萨满文化之渊薮。从清康乾东巡,乾隆于吉林小白山望祭殿望祭长白山到长春得名女真祭天号子“茶阿冲”,再到今天查干湖等地冬捕的祭湖醒网仪式,以及赵、杨、关、石等满族人家龙虎之年祭祖续谱,有萨满主持的大大小小的满族婚礼,无不彰显着天地人与万物和谐的萨满文化。“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那雄浑悲悯、沁人心脾的唱腔,活生生脱胎于萨满神调。吉林人敬天崇物,强烈浓厚的萨满文化意识奠定了吉林生态文化大省的地位。
吉林生态文化。吉林为古肃慎国地,地势负山襟海,物产闳博,风气纯古,为清廷贡物大省,吉林乌拉街打牲衙署为进贡大内的东北特产输送基地,包括东北三宝在内的东珠、鳇鱼、松子、榆黄蘑等千余种贡物主要来自吉林。吉林以其拥有长白山及其腹地万千珍奇,如今在全国仍不失生态大省、特产大省的地位。长白山生态文化是我们亟待研究并充分利用的课题。
对我省遗迹文化活化物化的形式是:开辟两条旅游路线;建一个景区;一个文化园;一个基地;恢复一座望祭殿;编纂书籍;进行文艺或文学创作;动员全省各市县发展特色文化。
两条旅游路线,一条是康乾东巡旅游路线。这条旅游路线的设立当以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为蓝本。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高士奇以文学之士扈从圣祖东巡。高以时间为经,以地望为纬,以史为内涵,著日记体吉林地方著作,将北京至吉林一路所过山川、郡县、兀塞、要害之地,探本求源,记其沿革变迁,旁及资源物产、民、山川气候、神话传说等,或述地理,或考地名、或记流人,或著土录。依据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记载,这条旅游路线应起于四平半拉山门即东北柳条边布尔图库苏巴尔汗边门,经慈禧太后祖籍地叶赫,射猎吉林皇家围场西部伊通西苇乡,又满族祖籍地伊通县城,探青顶山伊通河源,登与高天北斗相互对应的伊通“七星落地”山,问古伊通满族博物馆,沿东北大御路东北行又25里伊巴丹,听戏于康熙年始建有“东北第一大戏楼”美誉的伊巴丹大戏楼;又东行60里双阳苏斡延,赏吊水壶古洞,攀长春第一峰;又50里衣儿门站(今永吉西南140里伊尔门),泛舟饮马河;又70里中国鳌花鱼故乡搜登站(今吉林市西70里),又30里东北紫苏最大生产基地——拉溪站,又40里尼什哈站(今吉林市龙潭山站),直达吉林乌拉。一条是唐渤海国旅游路线。从渤海国西部边防重镇扶余府即今农安经长春、渤海国涑州吉林市到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的敦化市,重新演绎1300多年前湮灭于荒草黑土之中的可以媲美大唐风情的海东盛国文明。
开辟长白山天女浴躬池景区。长白山所以被称为清龙兴之地,因为天女浴躬池及其美丽传说。天女浴躬池,在距长白山天文峰东30.4公里的西北侧布库里山下,“池浑而圆”,形如荷盖,又称圆池,是一个小火山湖。直径180米。水清而浅,水草丰盛,鸟儿戏水,鱼儿遨游,中央冬无冰,夏无萍,无水流注入,也无溢口,池中泉涌如柱。池四周多松,参天蔽日,池畔芳草萋萋,更有雨燕穿天,白鹤相戏,不失为人间仙境。长白山天女浴躬池是长白山之魂,是长白山被称作清龙兴之地之所在,是长白山文化博大精深、神秘、神奇的象征。大清所以建2580里柳条边老边与新边,所以有直通吉林的东北大御路,所以有传说清康熙在通化二密望祭台对长白山的望祭,所以有清乾隆于吉林市小白山望祭殿望祭长白山,就是因为天女浴躬池,那是二龙戏珠,那是众星捧月。建议在登长白,游天池同时,应重点开放天女浴躬池,与长白山天池,相得益彰,相互媲美,向游人尽情展示自然与人文的长白山。开辟天女浴躬池景区可丰富长白山文化内涵,使单纯的长白山风光名胜游拓展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游。
建楛矢石砮暨长白山石文化园。楛矢石砮是满族文化的源头,是东北文化的象征物。《中国历史地图集·商时期全图》记载,3700年~3100年前,在中国的东北,唯一一家人家是大荒山下的肃慎。《淮南子》称:“东方多君子之国,信哉,莫古于肃慎。”肃慎曾贡楛矢石砮给周天子。楛矢石砮,作为方物特产,到底以什么材料制成,明清以来,多有争论。千百年来,一直为关东文化之谜。根据1988年10月出土于黑龙江省宁安马莲河北岸东康遗址的楛矢石砮,即石箭镞(箭头)的制作材料有三说,一为松脂化石说,二为木化石说,三为黑龙江口石说。楛矢石砮为东北文化的象征物,记录了东北民族早期活动的重要篇章,把一段悠远的、扑朔迷离的历史展示于前。建议在长白山创立一座楛矢石砮暨长白山石文化园。
石,赋予长白山以丰富的文化色彩,如避风石、洗儿石、濯足石、补天石等。瑰丽多姿的石,开拓了名山广阔的经济空间。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松花石、浮石、桑那石和“中国地图石”。松花石,石材可作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即松花砚。浮石,亦称磨刀石,江石沫子,多孔而质轻。据《长白风物》记载,浮石大约形成于一万二千年前的长白山火山喷发。浮石用途很广,《本草纲目》将浮石列为中药,可以治病,称其“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虫巢,白色虚体,入水即浮。性味咸寒,润下降火。”山区多用浮石磨刀、斧等用具,除锈快,效果好。桑那石,因石质又黑又重,又称为“乌龙石”,价格昂贵。这种随处可见的石头,是长白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渣。“中国地图石”系砾岩,呈五边形,有黄、棕灰、淡白和白四种颜色。所以被称为地图石是图像极似中国地图的公鸡形,鸡头、鸡胸、鸡尾都恰到好处。
向被认为有灵性的长白山石神奇神秘,是社会与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这些石包括渤海国(今敦化)江东二十四块石,古伊通州山水图像七星石,乌拉古国星星石和胭脂山雄雌石。这些石都生成满族肇迹与兴国之地。长白山石文化显示了长白山物质资源丰厚无朋,长白山文化博大精深。
一个基地是长白山特产基地。吉林自清乌拉街打牲衙署以来,仰仗长白山及其腹地松嫩平原,包括东北三宝等数百种昔年贡物今日土特产品色彩纷呈,绵延数百年不绝,除珍珠、鳇鱼、野山参等个别产品外,今日生机犹存。建议在满族先世窝集(勿吉)之地即今蛟河建一座在东北足可称雄称冠的长白山土特产品研究基地和产品集散地,组织人员对典型土特产品进行专门的科技文化研究,让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吉林风物特产天地绵长,永续利用。
建一座望祭殿。恢复吉林小白山望祭殿及望祭仪礼。自雍正起,清历代皇帝派员或亲自望祭长白山。“小山胜丘壑,远与长白通”,《永吉县志》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盛京工部奉谕旨在小白山上兴建望祭殿,以遥祭长白山神,望祭殿共五楹,建于小白山北峰之巅,殿内的神案上,供着书有满汉两种文字的“长白山之神位”祭祀板。山麓建有祭器楼三楹,兼作祭礼祀典时主祭官更衣、休息之所。山腰处建有极为壮观的牌门楼两座。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是爱新觉罗家族的龙兴之地。小白山望祭殿落成之后,康熙把望祭长白山的祀典,交由宁古塔将军管辖下的乌拉地方官员,依典进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第一次东巡吉林乌拉,在松花江边对祖宗发祥之地进行了遥拜望祀,并赋诗望祭长白山:“名山钟灵秀,二水发真源。翠霭笼天窟,红云拥地根。千秋佳兆启,一代典仪尊。翘首瞻晴昊,岧峣逼帝阍。”由于望祭殿系皇帝钦命所建,吉林将军备加维护和修葺,并在山上种满铃兰花。铃兰花被满族称为捻紫香,开花早,花期长,呈紫蓝色。满族人采摘这种花叶,晒干后碾成粉末,每在日常祭祀时,把粉末捻在祭器上燃作香火。从望祭殿建成后,每年春分和秋分各备青牛20头、肥猪20头、羊20只、鹿1只,作为祭祀的牲品,由将军、副都统率领官员,代替皇帝望祭长白山神。此外,每月朔(初一)望(十五)两日,还由将军和副都统轮流到望祭殿拈香致祀。同年,望祭殿神案上立起用满汉文字书写的“长白山之神位”。乾隆十九年(1754)八月乙卯,乾隆皇帝巡幸吉林期间,到温德亨望祭殿望祭长白山神,此次望祭“祀典弥隆”,并留下诗文。《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吉林真吉林,长白郁嶔岑。作镇曾闻古,钟祥亦匪今。邠岐经处远,云雾望中深。天作心常忆,明禋志倍钦。《望祭长白山》:诘旦升柴温德亨,高山望祭展精诚。椒馨次第中三献,乐具铿锵叶六英。五岳真形空紫府,万年天作佑皇清。风来西北东南去,吹送羶薌达玉京。”清嘉庆十年(1805),仁宗颙琰东巡至盛京,想效先帝到吉林城望祭长白山神又惧山高水远,于是特派官员替御到吉林望祭长白山。之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清代皇帝也都遵例派朝廷大吏,远赴关东吉林城温德亨阿林望祭长白山神。1934年,伪满皇帝溥仪从伪新京(今长春市)专程到温德亨山望祭长白山神,这也是爱新觉罗氏最后一次登临温德亨阿林望祭长白山之神。望祭长白山是昔年清廷主要祭祀活动,亦是中华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曾钦羡陕西祭轩辕、新郑祀炎帝那轰轰烈烈的祭祀大典,吉林何尝没有祭祀资源?建议我省应尽快恢复小白山望祭殿及望祭仪礼,进行一年一度的夏五月长白山望祭活动。望祭的宗旨:一是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东北亚至高点,长白山及其腹地生态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提请千千万万民众保护长白山,使得这块生态净土、文化净土不致遭到破坏,以为永续享用,是一代又一代吉林人的责任;二是通过望祭长白山,祭祀松花江,发展吉林支柱产业旅游产业,丰富拓展旅游资源。恢复小白山望祭仪礼,是增强天人合一意识,缔造美好人类生态环境所必需,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编纂书籍。对上述最能代表吉林历史与地域特色的遗迹文化、萨满文化、生态文化予以论述及确认,并写入乡土教材。
进行文艺或文学创作。依遗迹文化、萨满文化、生态文化为素材,进行文艺或文学创作。我省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地酣畅淋漓地反映吉林历史地域文化风貌的巨著,哪怕有一首荡人心魄的在全国叫响的歌颂长白山、松花江、松嫩大平原的歌曲也好。建议有关部门下大力气,拍一部以长白山为依托,以康乾东巡为主线,辐射吉林山川地貌、地域风情、历史文化的电视剧《康乾东巡》。
动员全省各市县发展特色文化。各市县应依托自己特有的历史民俗文化资源或在长吉图开发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如伊通的满族文化;松原的蒙古族、满族文化、渔猎文化;白城的牧业文化;辽源的清皇家围场及鹿业文化、关东农民画;延边州、长白县的朝鲜族文化、渤海国文化;长春双阳区的东北大御路与驿站文化;九台市的东北柳条边文化;吉林市的清康乾东巡及松花江文化;通化、白山的采撷文化、松花石文化等等。
作者简介:
施立学,民进吉林省直工委主委,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长春满族颁金庆典组委会会长、编审。吉林省政协常委、民宗委副主任,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主编《中国民俗大系?吉林卷》等。曾获得文化部、国家民委等先进工作者奖和艺术成果一等奖,吉林省人民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