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第一部珍稀濒危植物志出版
新华网长春11月22日电(记者 周长庆)东北地区第一部珍稀濒危植物方面的志书——《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本书收录了东北地区各类珍稀濒危植物636种,共有100万字,配彩色照片3374张。它是通化师范学院生物学教授、被业内誉为“学术狂人”的周繇,历经35年的研究积累,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而编著的。
《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出版
《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图文并茂 (1)
《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图文并茂 (2)
《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图文并茂 (3)
《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图文并茂 (4)
付出35年的艰辛,周繇出书有感。
作为《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的主审,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教授认为,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准确、科学、详实地介绍东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学术著作,这一重大科研成果是东北地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研究一次巨大飞跃,对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将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据专家介绍,东北地区东部的长白山是整个欧亚东大陆北半球上和世界上同纬度温带生态系统和森林植物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北部广袤的大、小兴安岭也为珍稀濒危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生态条件。但近些年来,人们对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过度利用和局部地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这些植物的繁殖造成很大威胁。
今年54岁、现任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所长的周繇,全身心投入东北地区特别是长白山野生植物的研究、保护与利用。为了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反映出东北植物资源现状,从1982年起,他在教学工作之余,经常一个人穿越于遮天蔽日的茫茫林海,攀登在怪石嶙峋的陡峭山崖,跋涉于险象环生的沼泽草原,每年自费在野外研究、拍摄植物都长达170多天。
大兴安岭林海景观 (周繇摄影)
长白山林海景观 (周繇摄影)
长白山亚高山草地景观(周繇摄影)
周繇在长白山考察
在野外考察时,周繇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前后经历了6次车祸、2次长达三天的迷路,一次遭遇3只黑熊,上百次与毒蛇擦肩而过,还有一次山体滑坡。在35年的时间里,他的行程长达25万余公里,覆盖了东北全境。他一共拍摄了东北各种植物的数码照片22万多张,建立了我国最大的长白山植物资源图像库。
据了解,《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中所收录的植物是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和大量历史文献作为依据的。周繇说:“这本书基本解决了研究东北珍稀濒危植物资料缺乏的问题,通过一些鲜活、清晰、生动的照片,也弥补了过去资料中‘手绘线描’的不足,便于野外识别和鉴定。书中97%的照片都是我在野外第一手拍摄的。”
拍摄这组吃虫植物“茅膏菜”的照片,周繇被蚊子叮了100多个包!(1)
拍摄这组吃虫植物“茅膏菜”的照片,周繇被蚊子叮了100多个包! (2)
书中很多植物的拍摄过程周繇都如数家珍。例如,一组正吃虫子的珍稀植物“茅膏菜”的照片,是他2011年7月20日在长白山哈尼湿地拍摄的。当他发现一小片茅膏菜后,仔细一看有7个昆虫被其“俘获”,高兴坏了,赶紧从各种角度拍摄。那里蚊子特别多,他怕昆虫跑掉就来不及驱赶蚊子,结果拍完照片一数,蚊子把他叮了100多个包。
周繇计划今后陆续出版的东北系列植物图志的部分样书 (1)
周繇计划今后陆续出版的东北系列植物图志的部分样书 (2)
周繇先后在《林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并于2008年、2009年获得全国最高自然科学出版基金2项,还出版了集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身的中国长白山的观赏植物、蝶类、食用植物和植物资源等4本大型彩色图志。继《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之后,周繇计划今后几年陆续出版中国东北地区的树木、药用植物、食用植物、湿地植物、草原植物、观赏植物等7部彩色图志,并已完成部分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