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革命圣地有感
“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当时伟大的沂蒙人民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的真实写照。2019年5月,我有幸参加民进吉林省委会2019年领导干部进修班,我们追寻红色足迹有幸来到这神往已久的地方,领略沂蒙这部厚重朴实的红色革命史书,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无畏大义,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无不让人为之动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用生命谱写军民鱼水赞歌,也令我们接受心灵的涤荡。孟良崮战役的硝烟虽早已散尽,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弥久长存。
一、振奋人心的沂蒙精神
没有什么样的学习能如此的震撼心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八百里沂蒙山区有这样一群伟大的女性,她们送子送郎上前线,用乳汁救护伤病员,舍弃亲骨肉,养育革命后代,摊煎饼、做军鞋,用柔弱的肩膀与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的胜利,她们就是——沂蒙红嫂。
走进“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起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的铜像,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来访者。它反映的就是“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真实故事。在战争年代的沂蒙,岂止一个明德英!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军队的无比热爱。质朴的言语、淡泊的心态,彰显深厚的爱党情怀与人性真善之美!“红嫂”们愿意用汗水、乳汁和鲜血喂养革命,是她们的人性在党身上找到了依靠。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194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而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该陵园被列为全国革命烈士陵园重点保护单位。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原称临沂革命烈士陵园。多少语言都无法形容内心的激动,从多少先辈的牺牲中才真的领悟到“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宝贵生命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像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我打倒。
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走进“九间棚”,就不得不提以“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该村党支部带领众乡亲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开创了“九间棚”的新时代。如今,这里已是森林茂盛、桃红梨白。站在龙顶山山顶,低头俯视,今夕对比恍如隔世,一边是食不果腹的石棚日子,一边是整整齐齐安居乐业的民居,艰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我依然感受到一种精神星火相传,一条血脉源远流长。峰回路转,远远望见一个半山腰的小山村,朴素的出现在眼前,那里已无住户,满壁石头,无声诉说着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当年前辈们辛勤劳作,披荆斩棘,艰苦创业;今日子孙后代,前仆后继,发扬传统。“九间棚”是一颗藏在深山里的明珠,一代代沂蒙人用他们一份朴实、一份刚毅、一种执著,终使明珠大放异彩!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 , 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回望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新时代背景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将永远保持活力,焕发光彩。
参观中,我们首先感受到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三、坚定为民的理想信念
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这里驻足,重温峥嵘岁月,感受壮志豪情。党的培育,血与火革命战争的洗礼,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逐渐形成了坚信党的领导、热爱人民军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政治信仰;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顾全大局、勇于奉献、自我牺牲的价值观念。沂蒙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觉悟,无疑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来源。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作为一名民进会员,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成员,我要学习和传承沂蒙精神,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将学习的体会和感悟、在学习中收获的感动和力量转化为积极参与会务工作的热情、履职尽责的动力,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四平市佳音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民进四平市经管总支副主委、民进四平市企联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