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组织>吉林>特色栏目

安住心田十亩莲——记吉林省美术馆馆长、民进吉林省委会常委、吉林省民进书画社常务副社长韩戾军

发布时间:2020-12-18     来源:

放大

缩小

  所谓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韩戾军自云:不随人作计,不改本初心。布衣暖,菜羹香,诗书滋味长。

  漫说引舟十年渡 却得推篷看好山

  当代书家队伍庞杂,良莠不齐,繁杂事物和放不下的社会活动使人心变的浮躁,全然投入,埋头做学问和研习创作,已是少见。浮躁和文化内涵匮乏,致使很多书法作品粗制滥造、流于形式。甚而拿出作品,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现象在当下甚是多见。于此环境下,沉吟10年并一直坚守,细想来,可谓是十分难得。“早些年,我调到吉林省博物馆工作,在藏品库房常常忘记午餐,云起复云落,朝暮就是瞬息间。前人作品太值得细研究,每日均如学童遇见师者。”韩戾军在吉林省博物院藏品库房时埋头研习、学而思的场景随即可以想象,“整理藏品时,发现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等所画成扇的另一面多是张伯英书法,始知当年先生在京华地位与影响”。而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年。

  在其办公室中,有两盆兰花,在其家中,悬一副画兰。其日志中这样写述:“屈原滋兰树蕙,培植君子的高洁,郑所南画兰,抒发孤臣的志节,张伯驹写兰,其身与兰化……凡人如我等,养兰赏兰,能否染上一点点兰气的芬芳?”

  用十年的沉吟,取代十年的社会活动,在岁月的流逝中沉淀与传承,思索传统文化内涵与意境的融通,沉淀出了其不慕浮名的洒脱,也许这就是兰气的芬芳。无意间得知,韩戾军先生多次拍卖作品捐资助学,为善而不求人知,善行无辙迹。细想来,这便是传承了翰墨古法中治学的匠心之道以及静气修身、日拱一卒、浅斟低唱的治学态度。

  致虚极守静笃 雅致清和风规自远

  “写字本平常事儿,不宜夸大、玄乎。我极不喜欢于写字之中出现‘烈士’、‘先锋’,能事不教相促迫,悠悠然的事儿,一但激烈,即生烟火气。这些年曾经的‘先锋’,后来都归于沉寂,不可不深思。”韩戾军先生并非单纯追求文人的一招一式,而是将醇厚、宁静、意趣、笔墨变化纳入笔下,融入到整体意境之中。他注重传统积淀,其对传统的诚敬,是他艺术创作显著的特点之一,先天的禀赋加上勤勉的创作态度、严谨的艺术法度,以及长期浸润于名碑法帖之中,渐渐的形成了独到的自我认知。其作品气格高古、内蕴丰厚,浓墨重彩、淡墨清和,豪放中可见雅致,清逸中时显张力。

  “朴拙称古雅,妍媚也风流。萝卜与青菜,缤纷共素秋。”静观其作品,诗书为一、辞翰双美。而对一个文艺工作者来讲,“深入生活、扎根土地”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韩戾军先生出行写生,融地域与远方于笔底,“云淡风和过午天,傍花随柳水塘边。多情鸟雀欣欣舞,嬉戏流连学少年。

  文脉相承,不只在地方志的册页之间,也不尽是随处可拍的视频影像,更非在附庸风雅的繁杂事务里。而是那展开的一纸生宣,凌晨三点的灯光,以及江河万里,写入这襟怀间……

 

(作者系吉林省美术馆艺术理论研究员)

作者:丁丽娜     责任编辑:吉林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