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组织>吉林>特色栏目

两会履职|传承书法文化 助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

发布时间:2025-01-13     来源:

放大

缩小


吉林市政协委员 吉林市升国书法艺校校长 李升国
  一年来,我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深入到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了解社情民意。老百姓纷纷表示,吉林市的自然环境好了、路变宽了、幸福感和自豪感提高了。在老百姓眼里,不仅看到了个别尘封已久的道路、桥梁恢复建设、竣工通车,打通了人们出行的堵点,而且重大节日实行免费乘坐公交车、新建公交风雨候车亭;在旅游达人心中,可以游玩的地方变多了,从雾凇岛到江南公园夜晚灯光秀,从畅玩悦江滩公园到北大湖滑雪盛宴;在老年人的闲谈中,谈论家乡的话题增多了,胡斌书记在新华网宣传推介大美吉林、吉林市的食用菌产业和锅包肉荣登央视、市领导搭建的民生平台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我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也鞭策我立足书法教师岗位,更加努力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2012年,吉林市被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城。作为一名从事书法教育的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吉林大地上已经生根发芽、硕果累累。我市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92名,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36名,吉林市书法家协会和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678名,国家、省、市级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一千余名。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著名书法家。清末民初,有以成多禄为首的“吉林三杰”,即成多禄、宋小濂、徐鼐霖;新中国成立后的“江城四老”,即赵玉振、那致中、金意庵、刘廼中,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大家张运成、窦黎明、叶天废等。还有吉林市的“七青年书法联展”,自90年代以来已成功推出七届,形成吉林地域书法品牌,享誉全国。吉林北山碑林、吉林三杰陈列馆、金意庵艺术馆和刘廼中艺术馆、揽月亭、北山画院等,更是让众多书法爱好者流连忘返的艺术圣地。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造就我们的书法城。如何让书法之美更好地浸润人们心灵,助推我市旅游文化名城建设。我认为,实施“1234”书法发展工程,能够达到小切口带动大变化的作用。
  1建设,即:建设一个书法博物馆。以时间为轴,把中国书法以图片影像的方式展播,并将吉林市籍、在吉林市生活工作的历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向市民展示,书法陈列及布展,可借鉴吉林省博物院和科技馆的经验,做到微信讲解、影音宣传、公益讲座、文创产品、游戏互动等相结合。
  2加大,即:加大宣传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由宣传部和广播电视局牵头,联合市文联、市书协,拍摄反映吉林市全国书法之城的宣传片,在电视、网络、公交车上播放,扩大吉林市全国书法城的影响力。同时,要打出政策扶持的组合拳,借书法已正式成为一级学科的东风,以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形式,将书法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安排、实施,在考试中体现出卷面书写分数;在书法活动资金使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3进入,即:充分发挥各级书法家协会作用,深入开展书法进校园(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军营等活动,按年度制定“作战图”,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推进措施,强化协会组织与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部队的沟通和协调,保证其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4融合,即:书法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以设计书法文创产品、在文庙组织开笔礼活动等形式,不断扩大书法与旅游产业融会贯通的内涵和外延;书法与城市共建相结合,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我市与共建城市的书法家进行学术交流、举办书法展,以文化促进城市交流;书法与冰雪产业相融合,开展以雾凇仙境书法创作、百米冰雕(雪墙)书法作品展、冰雪书法讲座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为冰雪产业注入书法艺术元素;书法与民生工作相融合,通过写春联送祝福、在社区和老年大学开设书法公益讲堂等形式,让书法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活。

作者:     责任编辑:吉林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