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组织>吉林>特色栏目

两会履职|关于强化青少年法治意识,提升法治文明,创建和谐社会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5-01-15     来源:

放大

缩小


松原市政协委员 民进松原市宁江初中支部副主委 松原市宁江一中教师 张海洋
  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增强法观念,是创建和谐社会,提升法治文明,形成和谐社会风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国家的重要保障。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对其从小的法教育工作更不容忽视,中小学是学生集中接受法教育的基础场所,也是他们思想品德、法律观念、知识技能、身心发育打基础的最佳阶段。青少年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还严重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青少年因法观念淡薄会引发诸多问题:
  一、侵犯青少年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但青少年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青少年暴力型犯罪性质日益严重,在校生犯罪数量逐年递增,逐渐走向低龄化、智能化,法观念淡薄,一知半解,缺少起码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危险因素。
  三、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原因是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其法教育不彻底,法观念意识没有深植到他的内心、思想及人格中去。
  加强中小学法教育的力度无论对青少年未来的成长,还是对创建和谐社会,提升全民素质,都具有深远意义。应多措并举提升青少年法意识:
  一、普法教育,多渠道并进。
  首先,课堂上传授法律基础知识,使学生从小养成权利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组织校园法活动、放映法题材电影宣传片;第三,印发普法知识手册。把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或配图便携手册,法学习随时随地;第四,利用学校广播电视媒体进行法律知识案例宣传;第五,学校定期召开班会,强化学生的法律知识和培养依法办事的习惯,指导学生言行。
  二、学校联合家庭、公安执法机关及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法律知识、法教育及父母的正确引导对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学校与家长教育思想达成统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可以联合公安执法机关,定期开展普法知识讲座、普法报告等。结合当前发生的法律案例进行剖析教育,使学生直观地、深刻地感受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重要性。打下法律知识基础,从而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作者:     责任编辑:吉林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