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会员风采

崔俊忱:从部队到厂矿 从聚焦生产一线到记录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0-08-18     来源:民进湘潭市委会

放大

缩小

  三伏盛夏天,仍身着摄影专业马甲,一张口就爱聊摄影、采风等话题,崔俊忱是个典型的“摄影狂热爱好者”。中学时的业余爱好,成了他半辈子的事业。他说,如果没有三年的军旅生涯,他可能不会走上摄影这条路。
  部队锻炼“小白”变“高手”
  1979年,改革发展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了新台阶。“我同学家里有台海鸥205相机,我羡慕得不行,他大方借我玩了一个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崔俊忱学习能力强,一个月就学会了相机基本操作。
  那个年代,买台相机要花掉一个职工近两年的工资,崔俊忱不敢跟当普通工人的父母开口,他默默发誓:“哪天一定要有一台自己的相机。”
  他没想到,这个愿望实现起来比想象中要快。
  当年他应征入伍,被分配到青海西宁某部队的兵站部宣传队,随后又转至325医院担任上士。在此期间,他拜军旅摄影家贺凤龙为师,贺凤龙当时负责部队的宣传拍摄,节假日时偷偷地将价格不菲的相机借给崔俊忱“练手”,还手把手教他冲洗照片。
  崔俊忱的军旅岁月和拍摄、创作、冲洗照片相随。分配到青海当兵,自然环境恶劣艰苦,但崔俊忱却用独特的视角发现了青海之美。“无论自然风光还是风土人情,都是我不曾见过的,太吸引人了。”当地淳朴的民风,给刚入摄影行的崔俊忱极大的鼓舞。一到周日休假,他就去往青海各地采风拍摄,回到部队就拿战友当模特,下班就猫进暗房里冲洗照片。
  40年后的今天,相机设备早已更新换代为数码产品,可崔俊忱仍记得冲洗照片的药水配方,“过度曝光了,该怎么用手遮挡,这些小技巧都是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的。”1981年,崔俊忱在父母的支持下,加上自己积攒的津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相机。
  厂报记者精进技巧
  1983年初,崔俊忱退役后分配到了湘潭钢铁厂,摄影成“痴”的他将业务时间都花在了创作上。1985年,他被安排至《湘钢报》担任摄影记者,“在摄影方面,部队这所学校领我入门,那么湘钢宽松的氛围,则是助我摄影技术精进的动力。对准高炉的铁流,捕捉炼钢的火花,聚焦钢铁工人,抓住精彩瞬间,展示钢铁工人的风采,用镜头记录下一幅幅珍贵画面。”
  由于工矿企业特殊的性质,崔俊忱的创作条件并不优越。高热、拍摄位置狭窄、车间环境光线不佳、领导视察行程紧凑不利于抓拍等,但崔俊忱逐一攻克这些难关。每次面对困难,他唯有一个信念支撑——军人不言败,不能掉队。
  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走进贵州贫困山区的经历,让崔俊忱震撼,“我们的生活谈不上富足,但至少衣食无忧,而贫困山区的情况真的让人心酸。”贫穷落后的生活,没有磨灭当地人改变命运的意志,这种精神感染着崔俊忱。此后他20余次深入贵州等地,用镜头记录当地人民一步步脱贫的故事。除贵州外,西藏也是崔俊忱多次前往的地方,在这里他拍摄了引以为傲的作品《亲情》,一位戴着粉红色头巾的藏族妇女弯腰伏在一头羊身上挤奶,妇女的动态与羊的静态形成一幅生动的构图,背景则是长焦形成的虚幻的绿色草原。这幅作品最终入选了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将镜头对准脱贫攻坚
  崔俊忱在担任湘潭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后,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有了更多的机会走进基层。
  2016年,崔俊忱担任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组联部部长,他将目光集中在脱贫攻坚一线。同年,由民进中央、民进湖南省委会、民进广西区委会、民进贵州省委会、湖南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走进湘桂黔边,关注老少山穷”摄影创作比赛,崔俊忱担任总指挥长,策划、指挥、组织以民进会员为主体的摄影爱好者,开展摄影创作采访活动,用镜头全方位、多角度记录湖南、广西、贵州三省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艰辛、脱贫致富的喜悦,定格湘桂黔边扶贫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积极作为、开拓进取的画面,用影像和文字记录湘桂黔边惊艳的蜕变,全面展示实事求是的成就和变化。崔俊忱说:“我的每一幅作品就是一篇脱贫攻坚的好故事。”
  每年摄影赛能收到2万余幅作品,获评的优秀作品汇编成画册,“这份工作很有成就感,翻看画册就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作者:     责任编辑:张润天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