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本周人物

扎根农科沃土 奉献桃李芬芳

——记民进会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王玉华的多面人生

发布时间:2020-08-13     来源:民进吉林省委会

放大

缩小

  2020年1月10日,王玉华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者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2020年1月10日,王玉华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者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2020年1月10日,王玉华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者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王玉华,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食品生物制造科技创新中心主任,食品加工与安全学科带头人,民进吉林农业大学支部副主委。先后被授予“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吉林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等称号,2019年被评为“第十五批享受省政府津贴人员(省突贡专家)”,2020年1月,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王玉华众多光环的背后,折射的是一名生长在东北、扎根在东北的农科工作者,热爱这片土地、热爱科研工作、对社会抱有责任感的家国情怀。

  一、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学生

  见到王玉华老师的第一面就会被她温文谦和的仪态所吸引。讲起自己的从教之路,她谦逊的谈到,自己从没想到会成为一名高校教师。1995年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水产专业本科毕业后,王玉华没有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身的要求,考取了本校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正是这份选择,奠定了她日后在食品微生物领域成就的基础。研究生刚一入学,王玉华就面临导师赴日本深造且归国遥遥无期的窘境,本是向往的学习深造,却让自己成了没人管的学生,王玉华没有因此迷茫,她主动向其他导师申请进入研究团队,多位优秀导师被她勤奋好学的精神打动,王玉华得以跟随多个优秀项目团队进行学习研究。为了尽可能多的挤出时间学习,她每天六点钟到实验室,晚上八九点钟离开,无数个寂静无人的深夜,食品科学学院的多个项目组和实验室都能看到王玉华忙碌的身影……1998年,王玉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硕士学业。由于王玉华成绩突出,学校建议她留校任教,但她当时已经和著名国企在接洽,薪酬是留校的三倍多,经过慎重考虑,她最终决定留校。“我所学的专业硕士毕业生比较稀缺,学校需要我,而且我喜欢探索未知,留校做研究会让我收获快乐”谈到自己最终选择留校任教时,王玉华这样解释。

  工作伊始,王玉华就像游鱼回到了大海,她首先尝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她利用自己读硕士时研究的方法分离筛选乳酸菌,并且成功制作了酸奶。在1997年,酸奶制品的接受程度远非今天可比。为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学校出资一万元投入酸奶项目。王玉华和同事、学生一起,每天利用放学、下班时间在班车站点和校园人多的路口摆摊卖酸奶。看着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越来越接受自己的酸奶,对王玉华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产品并且被市场接受,王玉华的心里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乳酸菌的成功应用大大提振了她的科研兴趣和科研信心。2002年,她考入了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在继续深入研究乳酸菌的同时研究功能性糖。随着学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王玉华查阅了大量的英文文献,她深深感到在食品领域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自己所见所学仍然有限,她想跳出原有的思路,用新的视角探索微生物领域。于是,2008年她申请并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在2010年1月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远赴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和交流。

  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之后,王玉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从未满足于已有成绩,她永远以一种学生的心态面对知识、面对兴趣,并孜孜不倦、踏实求索。

  二、是严师,也是慈母

  中国用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如何能让这21%的人生活的更好,吃的更安全,吃的更健康,需要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王玉华愿意用汗水浇灌中国现代农业的未来。

  除了做好本科生的授课,如何带好自己的研究生是王玉华不断思考的问题。她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单纯的微生物理论是枯燥的,如何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王玉华绞尽脑汁。她发现每当她在课堂上讲到她在实验中的经历,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于是她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王玉华先后参与完成多门省优秀课程,是吉林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畜产食品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参编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生物化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看着自己的研究生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努力刻苦的做实验,王玉华开始思索:如何能开阔学生学习的眼界,拓展他们科研思路呢?她想到了自己赴美作访问学者时的经历,那段学习经历带给她的收获是巨大的,她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像她一样有机会进入美国的高校学习研究。王玉华马上与自己做访问学者时的美方导师和科研机构负责人取得联系,说服他们允许自己的学生前来交流学习,因为她在美国完成的科研成果出众,美方对她本人和她学生的专业能力很认可,欣然同意此项交流。从此,王老师的学生拥有了去国外先进实验室学习交流的机会。

  谈到对学生的培养,王玉华动情地说,我的学生们很多都是农村家庭的孩子,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他们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们读书,他们就是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不严格要求他们就对不起这些孩子,也对不起他们的父母,更对不起国家和社会,科技兴农这份事业要后继有人。王玉华在专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但在生活中她却是无微不至的“妈妈”,很多学生家在外地,谁生活上需要帮助,王玉华总是及时发现并伸出援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毕业生不能返校取行李,王玉华和其他老师一起,为毕业生整理行李,衣服叠装整齐,易碎品包在被子里,鞋子套上袋子……王玉华像做实验一样严谨。疫情稳定之后,吉林农业大学允许部分学生返校了,因为学校疫情防控流程较为严格,学生出入学校不是特别方便,她担心食堂口味单一,自己的学生改善生活不方便,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王玉华常常开车来去匆匆的赶到附近的超市,为学生购买食品,改善学生伙食。“身边的孩子一带三四年,早已经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了”谈到自己的学生,王玉华动情地说。

  王玉华正是秉承着这份教书育人的责任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践行着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三、是一鸣惊人,更是多年沉淀

  2020年1月10日的上午,对于王玉华来说是个特别难忘的日子,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王玉华和众多获奖者一起,紧张又期待的等待着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由她作为第三完成人完成的“玉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王玉华的荣誉,也是吉林人民的荣誉。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众多农业产业项目亟待转型升级,王玉华所在团队的这一科研项目突破鲜食玉米供应链、玉米主食化加工与品质控制、玉米淀粉绿色生产及其深加工、玉米蛋白生物转化等关键技术,研制核心装备和质量控制平台,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玉米主食工业化和资源高效利用,项目总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成果在14家大中型企业应用,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59.8亿元。

  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光环之下,是王玉华与同事孜孜不倦的努力和科研成果的累积。王玉华很早就关注到作为国内玉米的主产区,吉林省的玉米产量和储存量都很大。加工和转化的科技含量却有待提高。玉米的生产和贮存关乎粮食安全,而玉米加工利用技术则关乎农民的腰包和地区的经济。王玉华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技术手段增加玉米的附加值,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实实在在的增加些收入,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量。

  在玉米生物转化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离不开她赴美访问交流的经历。她在路易斯维尔大学参与交流的项目主要是酒精性肝损伤方向的研究,在熟练掌握了研究内容后,王玉华发现这个项目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乳酸菌功能性研究距离较远,可借鉴价值不大,为了增强研究的实效,王玉华向实验室和导师建议把“乳酸菌改善酒精性肝损伤”作为交流研究的重点,这一提议为实验室带来了突破性的成绩,她本人也因此受邀参加国际实验生物学会议(EB),荣获美国药理与实验治疗学青年科学家奖,并做了大会报告。王玉华在美做访问学者一年,因美方实验室邀请又延期一年,在美国交流的两年里,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相关领域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发表多篇SCI文章,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使自身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拓宽了科学研究的国际化视角,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取得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科研之初,王玉华在微生物的研究范畴中就关注到了玉米的功能性糖,从2003年开始,提高玉米加工的科技含量成为她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她先后承接科技部、省科技厅项目多项,主持完成了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公主岭市玉米食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和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玉米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功能性食品开发团队”并通过验收,也因此获得省级表彰多次。2015年,王玉华主持研究的“玉米淀粉生物转化系列工程菌选育及其应用”项目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研究的“玉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获中华农业奖一等奖。

  四、是一名民进会员,更是一名参政议政专家

  王玉华突出的工作成绩和优秀的政治素养引起了民进吉林省委会副主委、土壤学专家、时任吉林农业大学支部主委窦森的注意,在窦森的介绍下,2007年,王玉华成为了一名民进会员。

  加入了自己仰慕的组织,王玉华倍感幸福,更是把履好职、尽好责作为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做一名公民还是做一名民进会员,我都觉得自己应该为社会做一些什么,有了民进组织做平台,我的很多思考想法都可以有处发声。”2007至今的十多年间,王玉华立足自己的专业领域,撰写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近50篇,多篇提案代表省委会报送省政协,得到办理部门回复,并且助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王玉华出生在吉林、成长在吉林,将自己的热爱和事业都奉献给了吉林这片大地,因而,王玉华的履职活动也都是围绕培育吉林省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展开的。她撰写的《提升大米精深加工能力 促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提案,建议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绿色大米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加工产业化进程以及完善产业配套体系等手段突破传统农产品加工技术,促进吉林省大米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她撰写的《发挥地域环境优势 打造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关注了吉林省特色农产品领域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对吉林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思路。对于打造我省特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我省“农业大省、经济落后”的难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她在研究比对国外和国内人参加工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发现,人参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生产加工高品质的人参食品和人参保健食品。吉林省人参加工产业急需转型升级。王玉华着眼于我国特别是东北人参行业发展的短板,撰写了《提升人参精深加工能力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提案,作为省委会团体提案提交省政协。此提案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协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农委、省林业厅、省科技厅四部门联合办复。这一提案符合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同时有助于拉动人参生产环节的增收、增效,改变我国人参“产量大国、产业小国”的现状,对提升吉林省人参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报国忠社稷,投身科研答升平。王玉华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一代代农科工作者的努力,不断提高农业及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让传统的中国农民从几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中解脱出来,让未来的中国农业成为科技型农业,让自己的同胞吃得更放心、更安心、更开心。王玉华正和千千万万农科工作者一道,为了实现科技兴农梦而夙兴夜寐……

  (作者系民进吉林省委会干部)

作者:雷洋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