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关于加强统筹安排我国生猪产能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11-17     来源:民进湖南省委会

放大

缩小

  近年来,因"非洲猪瘟"引发猪肉产业链一系列变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发展。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9〕44号),首次提出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要求,要求全国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主产省做到稳产增产,主销省确保一定的自给率。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多部门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明确各地通过地方政府一般债和专项债加大对农业农村领域投入。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安排符合条件的种猪场建设投资项目,生猪生产已经进入统筹发展模式。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基本建设、财政补贴、金融保险、养殖用地等一揽子扶持政策,为生猪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调研中发现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项目市场风险大。当前,随着猪价的高位上涨,市场看好,一些企业及个人纷涌转行投入到生猪养殖项目。如:湖南某县原有生猪规模养殖场78个,其中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的3个、年出栏生猪5000一10000头的10个。从去年10月以来,开展规模生猪养殖项目选址80家。兴建规模生猪代养场就有36家,其中正大集团发展14家、新希望集团公司5家、广西扬翔5家、正邦公司4家、温氏集团公司3家、新五丰公司3家、湖南现代(天心)2家。这还不包括农民散养、私人小型猪场。另从有关信息获悉,截止9月份,全国从去年8月份来,新增生猪产能已达22亿头,如能全部建成,将大大超过全国人民的猪肉需求量,市场将会严重饱和,2-3年后,猪价大幅下跌风险很大。
  2、疾病防控风险大。"非洲猪瘟"发生后,对全国的生猪行业发展产生了沉重的打击,目前,还没有准确的信息,非洲猪瘟疫苗可上市,现完全依赖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来保障,如果又一旦发生,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养殖猪场很难发展。
  3、政策保障风险大。尽管中央强调要加强生猪生产政策保障,可是扶持生猪生产的补助资金有限,林业用地政策仍然较紧,环保告知承诺制也到今年底结束,下步,如环保政策缩紧,一些选址不科学、不合理的养殖场又将面临关停。贴息贷款手续繁杂,门槛高,真正落实的较少。养殖行业农机补贴纳入补贴的企业和名录不多,补贴支持力度有限,且随时调整的可能性大。
  为此,建议:
  1.完善生猪稳产保供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各地区统筹安排生猪产能,推动政策落地,按需恢复产能,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和群众消费需求。各地区要摸清本地生猪生产和市场保供情况,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政策落实情况、建立完善问题清单,推动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严格审批项目,理性把握生产规模,避免盲目铺摊子。打造饲料、屠宰、加工的生猪养殖产业链,与冷链物流结合,依靠产业体系支撑确保生猪养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加大生猪稳产保供金融支持。加大对恢复生猪生产体系转型升级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规模畜禽养殖场固定资产和生物性资产抵押贷款机制,各地区通过地方政府一般债和专项债加大对农业农村领域投入。同时,建议从省级层面建立生猪等畜禽规模养殖最低用地保障体系,按1%的比例在种植基地中规划预留畜禽规模养殖用地。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乡镇畜牧兽医机构管理体系,加大对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建设的投入,开展标准化畜牧兽医站建设。
  3.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市场调控。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摸底,确保肉品供应稳定,强化信息引导和技术服务,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管,积极发展禽肉等替代品生产,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政府扛起生猪市场保供稳价的主体责任,紧紧围绕猪肉自给率的目标要求,稳定生猪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调控保障能力。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供价。
  4.推进生猪稳产保供监测工作。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智慧化、基地化发展。各地区完善畜禽粪污治理,加快粪污资源化利用。规范企业规模,打造龙头养猪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改造升级。鼓励屠宰企业建设标准化预冷集配中心、低温分割加工车间、冷库等设施,配备必要的冷藏车等设备,提高产品加工、储藏和长距离运输能力。构建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试点开展生猪全产业链数据监测,搭建互通融合、开放共享、精准高效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分析研究、信息发布、技术咨询和分级共享等功能,更好地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5.加强生猪稳产保供防控体系建设。坚持恢复生产和疫病防控两手抓,继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抓好疫情监测排查、清洗消毒、流通监管等关键防控措施。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督促养殖场建立物理隔离室和化学消毒设施,强化多万防疫体系建设,整合现有防疫力量,确保工作不失位、不缺位,坚持不懈抓好非洲猪瘟、新冠病毒等疫情防控,加强猪肉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监管。
  (作者系民进湖南省委委员、湖南郴州市侨联主席刘华)

作者:刘华     责任编辑:刘政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