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社会服务>扶贫故事

投身中药材产业 秉承初心助脱贫

——中药材专家张守宗同志的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0-11-11     来源:

放大

缩小

  张守宗,男,汉族,1961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隆德县中药材产业办公室高级农艺师,宁夏回族自治区专家服务团成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百万农民培训工程自治区级专家。2014年10月加入民进,现任民进固原联合支部委员,隆德县政协常委。

  承担多项国家、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农业科研项目。尤其是多年来依托六盘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潜心于六盘山道地中药材人工驯化栽培和规范化种植研究工作。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获得优秀论文奖。

  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986年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星火科技”四等奖;2004年获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获自治区农业厅“七•五期间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三等奖”;1990年获自治区农业厅“全区农业战线先进工作者”; 2016年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特聘为中药材专家并建立“云南省张守张专家工作站”,指导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中药材种植研究工作。

  30多年来,他矢志不移耕耘科技一线,用一腔热情不断试验栽培中药材新品种、研究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是药农们眼中的“智多星”。为了让更多的种植户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张守宗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经过多次调研、试验,先后编著了《六盘山区中药材栽培技术》、《西北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加工技术》、《优质中药材种植技术》、《六盘山区药用植物原色图谱》四部专著80余万字的培训教材,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在全区各县区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培训建档立卡户、指导技术干部2万多人次,发放中药材教材3000余册,使他们逐步走上了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

2019年4月张守宗(左五)向西吉县沙沟乡和白崖乡群众免费赠送600本中药材种植书籍,价值1.1万。

  作为一名民进会员,他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累计共提交提案、建议30余条,其中大会发言《加快推进仿野生栽培新模式 实现我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被自治区政协采用,《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固原市政协采用为大会口头交流发言;社情民意《关于推进农村低保工作的建议》被自治区政协《建言》采用。13件提案被县委、政府采纳并获优秀提案奖,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守宗看到宁夏南部六盘山区可以利用的退耕还林地和移民迁出区土地资源非常丰富,但经济效益不高。他提出如果在这些退耕还林地间作种植适宜生长繁育的秦艽等中药材品种,实行人工种植半野生生长,这样既保持了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秦艽的种质资源,又节约了大量土地、资金和人工费。达到一年投资多年收益,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达到双赢的目的。经过多年潜心于六盘山道地中药材野生变家种人工驯化栽培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他先后由野生变家种驯化出以秦艽、柴胡、铁棒锤等适宜林药间作种植的品种,总结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种植管理经验,为当地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张守宗提交的《关于加快六盘山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修复保护与林药间作基地建设的提案》,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在县内退耕还林区和移民迁出区的闲置土地上实施了这一项目,累计全县种植中药材20多万亩。实行退耕还林地林药间作和移民迁出区中药材种植,既解决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问题,也解决了移民迁出区土地闲置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结合脱贫攻坚总体规划,依托丰富的林地、闲置地资源,大力推进以林药间作模式为主的林下种植,引领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张守宗常说:“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就要俯下身子,脚沾泥土,倾听民情民意。”多年的履职工作让他的责任感不断增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越发多了,对社情民意的关注度也更高了。在今后工作中,他表示一定要以民进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合理的提案,为老百姓说话,为党委、政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提案和建议。

作者:     责任编辑:谷然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