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梅国平:音体美支教——撬动乡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支点

发布时间:2020-10-16     来源:

放大

缩小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2017年9月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1%工程”基金理事会共同启动并推进高校音体美专业大学生赴边远农村小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计划。江西师范大学有幸参与了这一计划,这是高校支持乡村教育的有力切入点,是教育扶贫的有力抓手,它如同一个支点,它撬动了农村贫困孩子亮丽生活和美好梦想的启蒙,撬动了新世纪学生走向社会、开启人生的发轫,更撬动了边远山区贫困家庭教育脱贫、阻隔贫困的开端。

  启蒙:开启贫困孩子美好生活的梦想

  一颗种子,如果它有天分,只需一次清风微醺的启蒙,就一定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音体美支教就是这样一个支点:它给乡村的孩子带来一堂规范、专业、有趣的“启蒙”课,也由此撬开了贫困孩子的亮丽生活和美好梦想。

  夏日炎炎,烈火炙烤。南昌市新建区松湖镇和平小学操场上,一群光着上身的儿童在使劲奔跑,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脚下的足球。“马云,接球!”“马云,射门!”“球进了!马云真棒!”在众人的簇拥下,一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孩子咧开嘴笑着,用手随意擦一把额头的汗水,坦然接受着小伙伴们的阵阵欢呼。

  被大家称作“马云”的小男孩,原名叫熊贵根,今年只有11岁。因长得像马云,同学们就称呼他“小马云”。南昌市新建区松湖镇和平小学的老师们都说,是音体美支教改变了“小马云”,让他从一个孤单失群的“落寞小羊”变成了一个爱说爱笑的“足球明星”。

  2017年9月,我送第一批音体美支教的三名大学生来到松湖小学的时候,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赶来欢迎我们,但我注意到一个怯怯地跟在同学后面的小个子男生。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热情活泼,眼睛里没有神采,只是远远地看着我们这几个从城里来的“新老师”。临走时,我特意叮嘱几位支教的大学生要更多地关爱像他这样的孩子。

  后来,支教的学生通过家访,了解到“小马云”的父亲是聋哑人,母亲左眼失明并患有智力障碍,哥哥常年在外务工。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让小小的“小马云”早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一开始,“小马云”看到支教的老师就跑,似乎很排斥。支教的老师没有气馁,他们用分享零食的方式,迅速拉近了与“小马云”的距离。半个月后,“小马云”与支教老师们成为了好朋友,他还经常带自家树上摘的板栗、地里挖的红薯、萝卜等与老师们共享。

  松湖和平小学有踢足球的传统,但苦于资金缺乏,足球场还没建起来。支教的体育老师组建了一支小学生足球队,引导“小马云”参与球队。在足球队,支教老师给“小马云”更多的关爱,让他担任足球队长,培养他的自信心;在放学后带着他来到河边的沙滩上练习颠球、传球、射门等基本要领。在足球活动中,“小马云”找到了快乐,找到了自信。更令人开心的是,“小马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还培养了不畏困难的精神,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道理,他渐渐成为了学校足球队的核心。

  三年音体美支教之后,和平小学里那些像“小马云”那样的孩子们渐渐活泼起来,校园里的欢声笑语多起来了。遇到老师和大人,孩子们懂得礼貌地问候;学校里大扫除,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干;开展体育活动,孩子们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团结一心、勇夺胜利。音体美支教,让更多孩子懂得了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美好!

  启迪:领悟从学生到老师嬗变的意义

  一段旅程,即使它很短暂,只要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它也能让人难以忘怀、启迪人生。

  音体美支教就是这样一个支点:它让支教大学生走过一段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老师、从理想到现实的经历,让大学生明白了人生真谛和社会责任。

  2020年6月底的一天,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研一学生陈佳乐收到一条特别的短信:“亲爱的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都快毕业了!”看到这条来自永丰县欧阳修学校六年级学生秀琴的信息,陈佳乐顿时心潮澎湃,是呀,自己与欧阳修学校的孩子们还有一个美丽的约定——等他们毕业时大家再一起来相聚。

  让时光倒流回到2018年。那时的陈佳乐还是江西师大美术系的一名在校本科生,跟其他同学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偶然一次机会,听说学校招募支教大学生,陈佳乐抱着尝试一下新生活的心态报名了。8月底,陈佳乐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来到了永丰县欧阳修学校。

  初到校门,陈佳乐就被泼了一瓢冷水。原以为会受到学生的夹道欢迎,没想到那些孩子全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面孔。更让她难受的是,在六年级学生的第一堂课上,竟然没有一个学生与自己互动,点名提问也是回答“不知道”。

  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欢迎?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回答课堂提问?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失落的陈佳乐回到宿舍陷入了沉思。更让陈佳乐感到害怕的是,每当夜空降临,寂寞和无聊渐渐袭来,除了玩手机,她感觉到异常的空虚。这可与自己当初的设想有天壤之别啊!陈佳乐有些后悔来到这个陌生之地。

  欧阳修学校的老校长看出了陈佳乐的心思,主动找佳乐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在老校长的指点帮助下,陈佳乐很快就与学生打成了一片,成为了学生们的“知心姐姐”。

  永丰是欧阳修的故乡,《双冈阡表》是一篇不朽的巨作,但很多孩子并不了解欧阳修。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陈佳乐特意组织全班学生参观欧阳修古墓,到县城周边领略美景,培养孩子们观察世界的能力,自己动手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鼓励大家用手中的画笔,画出心目中美丽的家乡。

  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很快就来到国庆假期。放假的头一天傍晚,陈佳乐回宿舍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当她抬头一看窗外,发现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窗台下。为首的班长嗫嚅着问:“老师,你还会回来吗?我们等着你回来教我们画画。”听到这话,陈佳乐鼻子一酸,泪珠顿时在眼眶里滴溜溜打转。“我一定会回来的,你们乖乖地等着我呵!”

  当假期结束回到办公室,陈佳乐一眼就发现自己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千纸鹤。原来,她所带班的孩子们听说,折千纸鹤会满足他们的愿望。因此,全班同学约定,每人每天折一只千纸鹤,一直折到老师回来。七天假期,五十个学生,整整三百五十只千纸鹤啊!这件事让陈佳乐的心里受到极大的震撼。这哪是千纸鹤?这分明是孩子们渴望知识、渴望被爱的心呵。

  在支教的过程中,有很多事让陈佳乐铭记在心。当学生拉起她的手叫她一起去吃饭时,她的心是那样的热乎;当学生拽着她的衣角问这样做对不对的时候,她的心是那样的快乐,她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美好。而陈佳乐一辈子永远也忘不了的,是支教结束离开学校的那一刻:全班孩子在她的宿舍门口,排着整齐的队伍,紧紧地拉着她的行李箱,久久地不肯松手。虽然没有一个孩子在哭,但每一个学生的眼睛里,明明都是泪水。

  一个人心里有了温暖,就能体味到生活的艰辛,看得到生活的希望,人生就会有更深远的目标。陈佳乐回到江西师大后对我说,参与这场音体美支教,让她感受到了温暖,感悟到了教育情怀;参与这场音体美支教,让她对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懂得了教育以爱为本的真谛,明白了教育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也让她坚定了要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决心。

  启示:隔断乡村贫困根源的一个支点

  一次支教,即使它作用很小,只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它必将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音体美支教就是这样一个支点:它改变了乡村教育的氛围,改变了农村群众对教育的认知,也就能隔断农村边远地区贫困的根源。

  当江西师范大学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的支教学生叶翠第一次来到南昌县蒋巷镇山尾小学时,她发现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很多家庭里是爷爷奶奶带着两个或三个以上的孩子生活。平时,爷爷奶奶们在家干活,照顾孙辈的日常生活,小孩负责读书。学校里也是师资队伍不齐,体育课是由数学老师教,美术课由语文老师上,音乐课干脆就不开了,或者被语文、数学或者英语课占了。

  叶翠记得,第一堂体育课前半段是在教室里上的,除了介绍自己,她还了解了学生以前接触过的体育项目和想要学的项目。可是,学生们一个个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对自己讲述的体育课规则和安全知识充耳不闻。看到学生爱搭不理的样子,她觉得课程的下半段到室外去开展小游戏。一听到“到操场上集合”的口令,教室里立即像炸了锅一样闹哄哄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往操场上飞奔而去。在叶翠的带领下,学生们完成了两个团体游戏,他们个个都积极参与,个个都开开心心。看到学生们那么激动,叶翠的心里也跟着一起激动。三个月下来,学生们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公平竞争,学会了团队合作,奋勇争先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增强。学校老师们看到学生的变化,渐渐改变了对音体美课程的重视程度,明白了“音乐陶冶情操、体育培养品质、美术提高认知”的道理。

  在支教生活里,叶翠看到最多的印象最深的是:虽然学生成绩有好有差,但老师们对学生的关爱始终如一,住家的老师利用午休期间给成绩落后的学生巩固薄弱知识,住校的老师每天晚上都在办公室认真备课,研究如何将一个知识点讲述出来更容易让学生听得懂学得快。有的老人认为女孩长大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不愿意让孙女读书,但当爷爷奶奶们看到孙辈在学校里好好读书、快乐成长时,他们就很容易打消了这个念头。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16级声乐专业学生王沁怡永远也忘不了白城村小的孩子们那番话:老师,我们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读大学,学音乐,教学生。短短三个月支教,留给了山区孩子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将激励着那群山区孩子走出大山、走向富裕。

  陈佳乐说:“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小的齿轮,虽然我这个齿轮的作用很小。但只要很多个像我这样小小的齿轮连接起来,就能让音体美支教产生巨大的动力。”

  在党中央提出的精准脱贫伟大战略下,音体美支教也正如一个小小的支点,只要坚定方向,找准方法,坚持不懈,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源动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作者:梅国平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