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郑福田:《苏赫纪念文集》序

发布时间:2021-01-01     来源:

放大

缩小

  赤峰学界同仁编辑出版《苏赫先生纪念文集》,命序于予。余以乡人,忝列后学,且久慕苏赫先生之文章学养,道义风骨,不获辞亦不敢辞,乃就所知恭呈譾陋,以弁其端。

  苏赫先生是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委,赤峰市(原昭乌达盟)政协副主席,中国辽金暨契丹女真史学会副会长。是我国著名蒙古族学者、知名社会活动家。

  苏赫先生1925年出生于喀喇沁王府,曾就读于伪满哈尔滨农业大学、长春建国大学,1946年毅然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以其有知识、有文化,且植操贞固,英气骏发,参加革命不久即走上了县团级和市地级领导岗位,但由于出身等诸原因影响,1948年后职务逐渐走低,后来离开党政机关。人们说,上帝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此语颇合于苏赫先生经历。人生轨迹的偶发性改变,使得苏赫先生愈益自强向上,刻苦砥砺。1962年,他成了一名文物考古工作者,后来经过多年笃学力行,其学术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人则成为人所钦敬的大雅方家。

  苏赫先生天资聪颖,性灵绝异,博学多识,善书工诗,不惟学兼文理,且能融会贯通,加之毕生嗜书如命,勤学不辍,这些都为他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他把每一次工作调整变化的过程都转化为学习增长知识的机会,把生活中的苦难转变为机遇,触处生春地演绎着精彩而有深蕴的人生。他可查阅的学习笔记、日记,从1949年一直延续到1999年,达数百万字之多,内容涵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几何、测量、陶瓷、中医药、占卜星象、诗词歌赋、宗教、契丹字、八思巴字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其涉猎之广、钻研之深,令人叹为观止。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他后来的实坚果毅,龙骨俱仙。1960前后,苏赫先生凭借精通汉语、蒙古语、日语的优势,加以深研覃思,独辟蹊径,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研究契丹字、八思巴字,1979年发表了研究成果,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释读契丹小字的学者之一。1982年苏赫先生成为昭乌达盟政协驻会副主席,自此开始,他逐渐将具体的学术研究转变为自身学术思想集成。1984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将赤峰市选为农牧交错地带的经济类型社会学研究课题基地,先后三次到赤峰调研,苏赫先生始终陪同,作为课题组的一员,他与费孝通先生一见如故,二人进行了广泛热烈深入细致的交流,他渊博的学识得到费孝通先生的称赞。1991年日本京都大学等相关机构特邀苏赫先生赴日本,共同就契丹文字进行学术研讨,他的即席发言,获得了与会学者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苏赫先生成就了吾乡学术史上的一大奇迹:他不是科班出身,且年届四十起步,仅用20年时间,就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的学术成就,成了赤峰文博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且跻身于全国知名考古学家行列,与苏秉琦、刘观民等齐身比肩。

  苏赫先生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学术界前沿问题所具有的敏锐洞察能力和精准判断能力,这源于他扎实的学术功底、活跃的思维品质和超前的理性意识。正是这敏锐洞察能力和精准判断能力,使苏赫先生在学术界成就煌煌,令人不敢迫视。这里管窥锥指,聊述其中数种,以见先生学术之一斑:

  一是对于赤峰地区早期青铜文明和青铜器物属性问题的研究。苏赫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就提出了“赤峰地区的青铜文明与黄河流域商代早期青铜文明发生和发展时期相当,应是一个同时并存的北方青铜文明,在我国冶金史上应该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个观点在当时称得上特立独异、振聋发聩。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红山文化不断的考古新发现和红山文化日渐受到国内外学界重视,他的这一观点被学术界普遍接受,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是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他认同苏秉琦先生“整个中国文明史是一部交响曲,辽西的古文明则是它的序曲,比中原要早一千年”的观点,主张西拉木伦、老哈河两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早于黄河流域。把赤峰地区的文明史提前到八千年。并为《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编辑部出版的“北方民族文化研究专辑”题写了“文化斑烂红山后,摇篮岂止一黄河”的诗句。他坚信苏秉琦先生提倡的考古学文化区系论观点,并以之指导赤峰的学界,使赤峰相关学术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是对契丹辽文化的研究。苏赫先生秉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在契丹辽文化研究中提倡注重民族性和民俗性的研究方法,并为此项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1982年苏赫先生当选中国辽金暨契丹女真史学会副会长,1987年中国辽金暨契丹女真史学会第二届研讨会在赤峰召开,美、日、德、韩多名国外学者和香港、台湾学者与会。苏赫先生把作为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的赤峰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后来,他拖着孱弱身躯,为《辽代历史与考古》一书题写“说契丹盛事,话耶律英豪”的诗句,他与学术界同仁共同努力把赤峰变成国内外瞩目的契丹辽文化研究中心。

  四是对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研究。苏赫先生是赤峰地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研究事业的开创者和带头人。1993年由他主导的“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赤峰隆重召开,这场首次由赤峰人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1998年“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依旧在赤峰召开,此时苏赫先生虽已卧床不起,但仍向会议表达了良好祝愿。

  众所周知,赤峰地区,在近万年以来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产生了两次独步于中国古史的文化高峰,即红山诸文化与契丹辽文化。而在苏赫先生学术顶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学术界,特别是在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研究领域出现了向东看、向赤峰看的现象。以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乃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研究为中心的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年会,连年交替在赤峰召开,国内外知名学者云集,盛况空前,各类学术论文、专著相继出版刊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学术高峰,赤峰俨然成为这个学术高峰的中心。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持续多年的学术高峰的出现,称之为“苏赫现象”或“苏赫效应”。

  从中国文明起源到契丹辽文化研究,扩展到中国北方民族文化领域的研究,苏赫先生的学术思想始终没有停顿,他的学术目标仍在不断发展。到了晚年,他又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关怀上。时至今日,赤峰地区,无论是考古界还是文化教育界后起之秀,多以苏赫先生为师!苏赫先生晚年体弱多病,然而,他家那不足十二平米的会客室,却往往座无虚席,是名符其实的学术沙龙。这里既有日本、美国、蒙古国等国际学者为嘉宾,也有国内知名学者如苏秉琦、刘观民、刘凤翥、郭大顺、王承礼等为常客,更有许多青年学者登门请益,“苏门立雪”情境每每出现。先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但敷座开讲,详解细剖,至理正义,纚纚如贯珠,即闲谈之次,齿牙余慧,亦往往胜呕心者多多许。如今这些青年人大多已经成为学界中坚,其中不乏教授学者等精英翘楚。20世纪90年代左右,赤峰相继成立的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所、红山文化学会等机构团体,无不与苏赫先生有关,先生沾溉学林,功德无量。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常委,苏赫先生参政履职劬力尽责,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发言,有理有据,掷地作金石声。他有关民族教育、文化建设的提案和委员建议多次被《全国政协信息》采纳。他在赤峰市(原昭乌达盟)政协任副主席,主管文史资料工作,由于民族史料征集业绩突出,受到全国政协的表彰。

  时代发展,文化昌明,赤峰市各部门联合出版《苏赫先生纪念文集》,旨在推崇与宣传苏赫先生的生平业绩,学习先生的精神品格。《苏赫先生纪念文集》一书记录了先生从青年学子到学界泰斗,从学术科研到思想集成,从功成名就到桃李芬芳的丰富人生经历。既是对苏赫先生本人的人生记录,也是一部全面了解苏赫先生学术成就与思想的珍贵典藏,更是充实完善赤峰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的出版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行文至此,眼前浮现出一个场景:1974年,苏赫与苏秉琦两位在中国文明起源方面观点一致的探索者并肩行走在西拉木伦河畔,指点着滚滚东去的河水,讨论着严肃而鲜活的学术课题,黄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红山诸文化、契丹辽文化,尽在议论范围之内、探讨畛域之中。两位智者,彼此往还议论,校短量长,灵犀相通,卓识迭现。片玉悉成异宝,舌根夙生青莲,至今后学想见风采,犹生景慕之忱!范仲俺《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语,移以指苏赫先生,应是十分恰切。苏赫先生作为赤峰近现代文化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已经成为赤峰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是为序。

  (郑福田2020年夏)

作者:郑福田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