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刘朝侠:马叙伦先生的一副对联

发布时间:2021-01-04     来源:

放大

缩小

  马叙伦(1885年4月27日—1970年5月4日)学者、书法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缔造者和首席中央主席。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汉族,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马叙伦先生的书法早年对唐楷浸淫极深,专攻欧、褚两家,又转而从《龙藏寺碑》上溯北魏诸碑,以求沉着雄浑。先生写字无论大小,均腕肘俱悬,指臂齐运,他说非如此则笔无法“掣动灵活”,所以他主张写字从写壁入手:“写壁实为无上善法。苟能书壁,则桌上悬肘作书,绝无难矣。”

  先生对学习书法有独到的见解。尽管他自己受王字的影响不小,但他对后人学王字却表示了极大的担忧。他说:“后人作王字,皆失之俗,失之薄,俗者多矣,薄者如董香光王梦楼皆是也。然薄犹可医,俗不可治也。”《论书二十首》有诗云:“北碑南帖莫偏标,拙媚相生品自超。一语尔曹须谨记,书如成俗虎成猫。”

  先生曾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全八册)、随笔集《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随笔所涉颇广,有关书法的文字很多。

  他写过一副对联“游雅不乏薪乃然论语,谢侨虽无食肎质班书。”说的是游雅不缺柴,却要烧论语;谢侨虽断炊,也不肯用《汉书》质钱。

  游雅(404-461年),字伯度,广平任县(河北省任县),北魏太武帝大臣,法律学家。太武时,拜为中书博士、东宫内侍长,迁著作郎、散骑侍郎。赐爵广平子,加建威将军。迁太子少传,进爵为侯,加建义将军。出为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东雍州刺史,假梁郡公,征为秘书监。和平二年卒,赠相州刺史,谥曰宣侯。其子游僧奴继承爵位。之后,孙子游双凤继承。官运亨通,不可一世,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人曾陷害儒者陈奇,致奇遭族诛。

  《魏书·陈奇传》记载:儒学者陈奇刚入京时,游雅很看重他,打算推荐他担任史官。后来两个人讨论到典诰及《诗》、《书》,游雅赞扬马融、郑玄的学说。至于《易·讼卦》天与水违行,游雅说:“从葱岭以西,水皆西流,推此而言,《易》所谈到的应是从葱岭以东的情况。”陈奇说:“《易经》理绵远广大,包含宇宙。如像您所说的,自葱岭以西,难道东向望天吗?”陈奇执义非难游雅,每每如此,始终不苟从。

  游雅生性护短,便以为嫌。曾经当众侮辱陈奇,或者指他为小人。陈奇说:“公身为君子,奇身份是小人罢了。”游雅说:“君言身份是小人,君祖父是何人?”陈奇说:“祖,燕东部侯矨。”游雅质难陈奇说:“侯矨是什么官啊?”陈奇说:“三皇不传礼,官名哪里会相同呢?故过去有云师、火正、鸟师的名称。由此而言,世代变化则官名不同,时间推移则礼制改变。公为皇魏东宫内侍长,侍长究竟是什么职务呢?”从此游雅深深记恨于怀。开始皇帝下诏把陈奇交给游雅,令其补秘书的缺,游雅既然讨厌他,这事也就搁下了。

  陈奇闲置数年,高允与陈奇校正古籍,称赞其远见卓识,表扬陈奇的通识渊博,说他不是平凡的学者所能赶得上的。高允微劝游雅说“您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声望,为什么要与野儒去辨什么简牍章句呢?”游雅说高允偏袒陈奇,说:“您难道是结党小人?”于是拿出陈奇所注的《论语》、《孝经》在坑内烧了。陈奇说:“公是贵人,不缺柴烧,为什么要烧掉陈奇的《论语》呢?”游雅更加愤怒,因此告诉京城后生不听陈奇的传授。而陈奇并没有投降的意思,也评论游雅的过失。游雅撰写昭皇太后的碑文,论太后名字之美,把她比成前魏的甄后。陈奇挑剔其失误,被皇上听到了。下诏司徒检对碑文史事,本是郭后,是游雅的不对。

  有人写谤讥之书,内容多有怨时的言辞,颇为陈奇的不得志鸣不平。游雅便讥刺说:“这文字说陈奇不得志,应当是陈奇唆使别人这样做的。如依律文,制造毁谤之书的人都要戮灭一族的”于是列举陈奇的罪行,当时司徒、平原王陆丽知道陈奇被冤枉了,爱怜其才学,所以把陈奇一案拖延了年把时间,希望能够得到宽释。但是狱讼定案,最终陈奇还是被杀,且殃及一家。

  因为学术争议升级成私怨,并最终构陷杀害别人一家,游雅的人品可见一斑。

  据《南史》卷二十《列传》第十记载。谢侨,南朝梁陈郡阳夏人,谢衡十世孙,字国美,谢举侄、父玄大。“侨素贵,尝一日无食。其子启欲以班史质钱,答曰:‘宁饿死,岂可以此充食乎!'”是说谢侨素来富贵,忽然一天断炊。他的儿子谢启想用班固的《汉书》换钱,谢侨对答说,宁可饿死,岂能用《汉书》换饭吃!由此可见谢侨对书的重视,把文化传承看得比生命还重。谢侨太清年卒,著述十卷。此事,《四库全书》子部《戒子通录》也有转录“侨素贫,尝一日无食。其子启欲以班史质钱,答曰:‘宁饿死,岂可以此充食乎!’”有一字之误,“贵”误录为“贫”,可能是编撰者抄录笔误,也许是编撰者出于主观需要篡改一字。此处稍作提醒。

  马叙伦这副对联书法好、联语佳、立意高。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审视,体现出一个学者的风骨、一位民主人士的人文情怀。

  面对这幅对联,品味学习的不仅是书法,还有马叙伦先生的文字音韵功夫,对历史文化稔熟基础上的史识,一个学者的人文情怀,一位真正的民主人士的凛然大义。

  这副对联,初见极不易懂。为了读懂这副对联,我请教赵秀亭先生,在赵秀亭先生的指导下,查证核对,逐字解秘,才逐渐明了,并通过对《南史》和《四库全书》的比对,发现了引证资料中的一字之异。这对我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学习前辈,不仅学习其文字,更要学习其穷理求真的精神。坚信并坚持用生命去求证真相、真知、真理,恒无退转,理性明净而温暖的光辉会照亮我们的生活。

作者:刘朝侠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