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刘朝侠:作为文人的陈独秀

发布时间:2021-02-18     来源:

放大

缩小

  陈独秀是对中国现代史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五四运动”时期,他创办并主编《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又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倡导新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后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共产主义小组,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稍有一些历史常识的人对这些都不陌生。陈独秀还擅长书法,精通画理,谙熟小学,对此知之者未必很多。

  陈独秀是近代书画家陈庶之子。陈庶是安徽颇有名气又很有个性的书画家,一度改名衍庶,有时也写作愆庶,字昔凡,号石门湖客、石耕老人,主要活动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陈庶的画室叫“四石斋”,“四石”指邓石如、刘石庵、王石谷、沈石田。邓石如、刘石庵是大书法家,王石谷、沈石田是大画家,陈庶以此四人为师。安徽省博物馆至今还收藏有陈庶的《仿耕烟江山雪霁图》《抚罗聘斗笠先生像》《云障层楼图》等。《历代画史汇传补编》《虹庐画谈》等绘画史籍对陈庶都有记载。陈独秀受父亲影响,家庭熏陶,自幼谙熟字画,后来又与书法家台静农、沈尹默、胡小石、邓石如五世孙邓仲纯友情甚笃,所以于艺术更为精通。

  陈独秀的书法现在已能看到。他行草法古姿逸,行楷揉入隶书笔意另有一番趣味。他还擅长写小篆,有时用小篆写信。台湾人文学界重镇、一代书法宗师台静农先生逝世后,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及台先生门人,先整理编辑了《台静农先生辑存遗稿》出版,又整理编辑台静农先生珍藏书札,拟编为两册,因以陈独秀的书信最多,共一百零二封,足以单独成书,就加入陈独秀赠台静农诗文、书法等,于1996年出版《台静农先生珍藏书札》(一)。陈独秀这些书信,是台静农先生1946年赴台湾大学任教时带去台湾的,一直珍藏着,只给少数知己看过,不为世人所知。《台静农先珍藏书札》(一)是陈独秀真迹影印,原汁原味,真实可靠,是一份珍稀史料。其中几封信就是用小篆写的。他不仅擅书,对书法还有很高的见识,他给台静农的信中有一段谈书法的文字:“尹默字素来功力甚深,非眼面朋友所可及,然其字外无字,视三十年前无大异也。存世二王字,献之数种近真,羲之字多为米南宫临本,神韵犹在欧褚所临兰亭之下,即刻意学之,字品终在唐贤以下也……”此论可谓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陈独秀对画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家中藏画颇丰,见识甚广,尤其是王石谷的画看得很多。据他在《美术革命》一文说:“我家所藏和见过的王画,不下二百多件。”(《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但他不欣赏王石谷的画,因为王石谷重临摹,缺乏创新。所以他在《美术革命》一文中批评说:“若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今天看来,这种认识未必正确。但陈独秀这篇文章对当时的美术界影响很大。

  陈独秀作为一代精神领袖不但有思想,善诗文,通书画,在学术研究上也成就颇丰,他著有《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拼音文字草案》《连语类编》《小学识字课本》(当时教育部长陈立夫致函陈独秀建议把书名改为《中国文字基本形义》。梁实秋得到一本,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台湾影印出版,易名为《文字新诠》,没有著作人,删掉陈独秀《自叙》,代以梁实秋一序。)1932年10月,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金陵狱中他还发愤撰写《宋末亡国史》及《明末亡国史》,以为今人之鉴。

  陈独秀的晚年虽然沉郁苦闷,但不失温醇与刚毅。

  舒芜回忆,1938年在江津县城初见晚年的陈独秀:“我却注意到他同人说话时,间或目光一闪,锋利逼人……”

  1941年,陈独秀寄台静农《对月忆金陵旧游》诗云:“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矶边忆旧游。何处渔歌惊梦醒,一江凉月载孤舟。”诗人情怀真如燕子矶边峨冠博带的古贤。

  政治风云中的跌宕放下不说,陈独秀作为襟怀非凡、自觉觉人的文人,有思想的照耀、文化的支撑、艺术的抚慰,最终以顽强、安详的姿态从容地走进历史。

  2002年4月于止堂

  附记:正月初六,读郑福田先生《七律 咏陈独秀》:“君行其易我行难,各献尧民寸寸丹。卓笔孤峰陈独秀,悬河九派入长安。一双风烈洪炉死,八面文奇白眼看。卧榻从容公梦觉,当年北斗正阑干。”忽忆2002年曾草撰《作为文人的陈独秀》,虽是十九年前旧文,又是辑纳成文,作为对七律的衬叶,或可烘云托月。如非画蛇添足,此心足矣。

  2021年2月17日夜补记

作者:刘朝侠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