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兆林:行走塞罕坝
朋友,如果你没去过河北承德的塞罕坝,就不能说自己看到过坝上的美景。塞罕坝是我走过遍坝上地区后,留在记忆中最美丽的一片风景。曾有人戏称,塞罕坝是北京摄影人的后花园,她绝对担当得起这个美誉。朋友,如果你只能选择去坝上的一个地方,请相信我,选择塞罕坝绝不后悔。在这里你会发现,不仅仅是牛羊们才会为眼前肥沃的牧场,湛蓝的湖水,茂密的森林而感动,也是人们向往的一处独享神奇、景色如画、纯美天然的人间仙境,更是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也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
在这里,先解释一下“坝上”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地名,最初这是个地理名词,指的是高山草甸式草原。现在这个词通常用来指河北和内蒙古交界的这一片地区。在这片地区里,风景比较美的有三个区域,那就是沽源、丰宁、围场。其中又以围场坝上为摄影爱好者的最佳拍摄地点。围场坝上又由三个风景区组成,分别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红山军马场、御道口风景区,这三个景区里塞罕坝是景色最美且景点管理最正规的一个,而且和御道口风景区已经合为一个景区了。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的部分地区组成;南、东分别与河北省御道口牧场和围场县的四个乡相连。按地形分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40米;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一1500米。坝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林区气候寒冷,冬长,春秋短,夏季不明显,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0℃,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9℃和-42.8℃。年均降水量438毫米,蒸发量1230毫米。年均无霜期60天,积雪时间长达七个月。年均日照时数为2368小时。塞罕坝有林地面积106万亩,森林覆盖率75.2%,林木总蓄积462万立方米,平均年生长率9.7%。树种主要为落叶松、樟子松、白桦、云杉等。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自生维管植物81科、312属、659种;有野生动物100余种,珍稀动物有豹、鹿、天鹅、黑琴鸡、细鳞鱼等,初霜(9月中、下旬)过后,金黄和棕红为主调,蓝天白云下处处是金黄,是观赏秋景及红叶的大好时光,也是羊儿正肥时刻。
从北京到木兰围场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京承高速到承德然后往北到围场。另一条是走丰宁然后111国道到围场。在这里我推荐走京承高速,因为丰宁那条路大车太多,而且很多山路,岔路也多。北京出发上京承高速,在距离承德还有十多公里的时候,路中间会看到“承德市区”的标志牌,然后注意走“双滦方向出口”,盘桥向北继续走到高速尽头。下了高速就看到一个环岛。此处右转向“双塔山镇”方向,穿过双塔山镇,继续向北,到一个叫做“三岔口”的环岛,注意要看路标,走围场隆化方向,一路向北,路两侧是北方乡野风光。到达隆化继续沿路从隆化县城东边擦边经过向北,看路标往围场方向。这时候,路两侧的风景开始漂亮起来,中途有田园风光和庙宫水库值得欣赏并停车拍一下。一直走到围场,然后注意路边岔路口,路标非常明显,按照路标走上小路。沿路会看到伊逊河,路上可以停车拍照。沿此路一直到达“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就算是千里迢迢,一路颠簸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天堂”。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面积非常大的景区,长宽在三十公里以上。景色以林场、牧场、高山草甸、草原湿地等特色组成。总体来说景区管理很正规,硬件设施很完善,景区内治安比较好,基本没有乱收费欺诈宰客现象。景区门票每人130元,包括塞罕坝和御道口两个景区,但是主要风景都在塞罕坝景区内。红山军马场建于1964年8月,主要担负边防部队军马供应保障任务。四十多年来,红山军马场向部队输送了15000余匹军马。军马场位于大兴安岭余脉和阴山山脉交汇处的坝上地区,蒙语称这个地区为塞罕达巴罕,汉意为美丽的高岭,也有许多人称为塞罕坝。军马场属典型的丘陵式草原,平均海拔 1500米,年平均气温1℃。境内土质肥沃,雨雪适中,水草丰盛,全场共有植物680种,各种野生动物40余种。红山军马场境内有优质19.1万亩,森林8.6万亩,沼泽地3.2万亩,水域0.3万亩。有吐力根河、红松、烟子窑、沙树柏、老鸹店五条河流,是滦河的主要发源地。广阔的草场,浩瀚的林海、和清澈的湖泊,使这里变成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夏日里的草原湿地,到处都是生命跳动的音符。碧绿的草,蓝蓝的天,悠悠的白云,群群的牛羊,尽情绽放的野花,自由奔跑的马匹,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宛若仙境的水彩画。行走在赛罕坝的草原湿地,无须策马加鞭,心已随风掠过了草尖的葱绿。只需在那刻,闭上眼睛,将心归于平静,你便褪去了夏日的浮躁。一切喧嚣在草原湿地之外,一切烦恼在草原湿地之外,在这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里,只有牛羊和你在一起,感受自然之美。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在距今三百多年前,塞罕坝地区曾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朝康熙年间被划为“木兰围场”,成为皇家猎苑。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历史上,这一带是清朝木兰围场72围之一的图尔根伊扎尔围场所在地,也是蒙古族的重要游牧区。清朝历代皇帝每年秋季都在这里举行“木兰大典”。康熙在此平定葛尔丹叛乱,著名的乌兰布统之战就发生在这里,留下了“将军泡子”、“清康熙舅舅佟国刚墓”、“熙水泉”、“十二座连营”等历史遗迹。另有横立山、喇嘛山、搅泉祈雨等传说。围场塞罕坝,以坝上机械林场和坝上山军马场为中心,集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峡谷为一体,景色较综合,是一种原始的美,非常适合旅游、摄影,又是各种影视剧的天然外景基地。许多影视剧组也把这里作为外景拍摄地,诸如《还珠格格》、《三国演义》、《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等60余部电视剧外景在这里摄制完成。红山军马场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风光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人到此观光游览。
塞罕坝自古就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我国的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1861年,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康熙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借以“敬献牧场,肇开灵圃,岁行秋狝”的名义,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史学家称之为“肄武绥藩”。“木兰围场”的满语名称“木兰辉罕”,汉译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木兰”,满语“哨鹿”之意,是清帝行围的一种方式。据《满汉大辞典》记载,猎人在黎明前隐藏在森林深处,头戴鹿皮帽,口中吹起木或桦皮制的长哨,模仿鹿鸣求偶声,以此引诱鹿以及猛兽为觅食而聚拢,给猎人创造好时机,伺机狩猎捕杀。据历史记载,木兰围场作为塞外的皇家猎苑,自康熙二十年到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这里还曾导演了许多有声有色的历史话剧,成为清帝避暑、联络北方蒙古诸部和其他少数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诸如“乌兰布通之战”等一些历史重大的事件,也是在“木兰围场”与“避暑山庄”运筹决策的。可以说,一个木兰围场,存在着半部清史。
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而不复存在。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现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自此塞罕坝定名。四十多年来,塞罕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用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和人间奇迹。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风景资源丰富,景观独具特色,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现在草原依旧在,牛羊依然在吃草,在当年在这片草原上放牧的人们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让人不禁感怀岁月的变迁与沧桑。2007年8月1日,河北塞罕坝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面积9.4万公倾,其中以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为主的风景林面积7.1万公倾,草原面积1.5万公倾,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共有六大景区包括塞罕塔 、月亮湖、七星湖(湿地公园)、泰丰湖、治沙示范区、木兰秋狝文化园、滦河源头、金莲映日观赏园、亮兵台风景区、白桦林、尚海纪念林、大梨树沟景区等大小104个景点。塞罕坝的资源特色主要表现在自然气候、自然景观丰富、人文景观众多、满蒙风情浓厚、野生动植物繁多、具有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6个方面。
去塞罕坝的路上,有一处距离塞罕坝59公里的景点---红松洼值得去光顾一番,虽然这个地方的路难行,山路多,去的人也更少,但一路上景色不错,左侧草原蓝天,右侧山峰白桦,这种地方休闲漫步尽会是一种享受,感受着清新的空气,暖洋洋的阳光,不禁醉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草原之行最为壮丽的景色,任何言语都不足以表达当时的感受,只能用“天堂”两个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红松洼是鲜花的庄园,整个草原也找不到如此种类繁多,生长茂盛的花草;红松洼是风电的海洋,上百只洁白的风车高高耸立,不时折射出太阳的光线;这里接近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这里博览群山,你似乎站在了世界的巅峰;天空是如此的明亮,空气闻起来是如此的清香。来到这里,我知道,这才是真正的不虚此行!红松洼的辽阔,全景相机也只能记录一二,它的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
来河北承德,也就不过如此的平淡,这里走走,那里望望,您却有一种舒心的感受。慢生活也罢,休闲也罢,不过就是一种全身心的逃离,全身心的抛弃、放松,然而,真要达到这种境界,那只有去一去心想去的地方——承德塞罕坝。只有去了那里,才能让我浮躁的心安静下来,才能让我想到不愿离去,真的离去也有不曾离开的感受。朋友,如若你有幸去河北承德的塞罕坝一游,将会是你索然无味的生活平添精彩。感受着塞罕坝的奇异风光、天然生态、俯视着美丽草原的绿野神韵、山水秀色,你定会留下不虚此行的真切感受。
“在行走中感悟世界,从镜头里聆听内心”这是行走塞罕坝的真实感悟和心灵感触。塞罕坝山美、水美、人更美!如今遇上好世道。这里的人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正在把他们的人文自然景观精心打造。将来会有更多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承德塞罕坝旅游的朋友,千万别错过机会,忽略了旅途中的这颗“紫塞明珠”!那将是您长久的遗憾。
作者简介:燕兆林,甘肃陇南康县人,民进会员,《半月谈》社情民意观察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报》记者,《陇南日报》通讯员。从事散文、诗歌、小说等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