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刘朝侠:几句不宜提倡的名言

发布时间:2021-06-15     来源:

放大

缩小

  难得糊涂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但很荒谬的名言。

  这句名言的作者郑板桥给了它一个似乎富于哲理的解释:“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其实这个解释有些“听天由命”的意味。正如当代画家黄永玉所说:“郑板桥提倡难得糊涂,其实,真糊涂是天生的,学也学不会。假糊涂却很费神,还不如别法为好……板桥夫子提倡难得糊涂,其实是种很费力的打扮。他自己就做不到,并且从来没有力行。”

  郑板桥写这四个字的时候,想必境遇不佳,有理没处说,受了委曲无法申辩,社会环境一团糟,世道荒唐。所以他的“由聪明转入糊涂”分明是被迫糊涂。“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荒唐岁月中的一种无奈之举,是被打压的知识分子,在无力扭转局势,无力回天情况下的自我解嘲与自我安慰。把这种人生感慨,当作千古名言,明眼人都明白。

  试想,生活中都“难得糊涂”,还有基本良知吗?在法律面前都“难得糊涂”,还有公平正义吗?在经济领域都“难得糊涂”,必然会滋生犯罪,纵容腐败,还要会计制度,审计部门干什么?

  产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些名言,是有其特定含义的,不能不加分辩地去信奉,不分场合地去提倡。明白、理性地生活是正常生活的前提。

  吃亏是

  这是一句很有中国特色的名言,但太多人因为遵循这一求福名言大受其难。

  “吃亏是福”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吃苦、牺牲能成大事,能使人变得崇高的奇怪心理。王小波在《人性的逆转》一文中说:“说到吃苦、牺牲,我认为它是负面的事件。吃苦必须有收益,牺牲必须有代价,这些都属于一加一等于二的范畴……把无价值的牺牲看作崇高,也就是接受了一个错误的前提……说实话,中国人在这方面已经很不像样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信奉“吃亏是福”其实是借题发挥,某些人有今天吃小亏明天好占大便宜的心理。更有甚者,有人持有今天吃了亏,明天要加倍捞回来的报复心理。更有今天先受点委屈,向领导投入点,看似吃亏,将来用小投入换来高回报的“长远谋略”。持这种心理信奉“吃亏是福”就很可怕很危险了。

  郑板桥在题写“吃亏是福”时补题道:“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即平且安,福即在是矣。”其“满、损、亏、盈”之理合于哲理,但损己益彼,退让以求平安,往往导致损善扬恶,助纣为虐,这在现实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不争事实。

  外行领导内行矛盾少

  行,即专业。不懂专业怎么领导并指导专业?不懂装懂,或不懂蛮干,会有什么结果?

  事实证明外行领导内行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无所作为,任由内行干,干出的成绩是领导的,分给你“几块糖”是可以的,如果你要成绩争风头,就灭了你;二是外行祸害内行,在行政上逆淘汰。

  外行领导内行看似矛盾少,是因为内行再没有“发声”的机会。

  只有矛,没有盾,当然矛盾少。不光矛盾少,那白蜡杆的红缨枪,所向披靡,抡圆了耍,耍得威风,甚是好看。

  干才

  有些无知无识乃至无赖,但“能干”的人,提拔或曰推上领导岗位,名之曰“干才”。

  无需论证,人尽皆知,这种“干才”,干的是私活,为自己干,为提拔他(她)的领导干,或拉帮结伙,几个人公权私用,假公营私,干坏事而已。

  “干才”是一个词,不是一句名言,它包含着一句“用人名言”——“大胆用干才”,或曰“用干才痛快”。“干才”是这“用人名言”干净利索、坚定有力的浓缩版。呜呼……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然,善,退一步,恶,也会海阔天空。

  后记:有很多“名言”如蠓蚋拂面,不堪其扰。2001年发表过一篇短文《两句不宜提倡的名言》。而今补写几句,但越写越短,几不成文。虽说只言片语,明眼人,自然明白。

  2021年6月10日

作者:刘朝侠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