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专题>专题>2020两会>受权发布·民进中央提案和大会发言

关于精准施策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0-05-11     来源:民进中央

放大

缩小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尤其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虽然脱贫攻坚工作显著增强了贫困地区乡村基层组织的群众动员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医疗服务能力,使前期贫困地区的疫情防控务实有效。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面广、时长、势猛,若不能精准施策克服不利影响,可能给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不确定性,造成因疫返贫、因疫致贫、因疫无法脱贫。
  主要影响:
  一是影响就业扶贫收入。对不少贫困人口而言,就业扶贫是最稳定、最现实、最主要的脱贫手段,据调查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到近一半以上。但受疫情影响,部分交通停运、企业停产、商业停业,农民工集中的建筑、餐饮、服务业更是受影响的“重灾区”,导致农民工无法出行,无地打工,无处就业。若周期过长,势必带来年收入的显著减少,甚至影响脱贫消号,或造成已脱贫的建档立卡户返贫。
  二是影响扶贫产业发展。从种植业看,农民无法及时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影响春耕春播。从养殖业看,封村管理和运力降低,阻断部分养殖户饲料供给和产品外销,餐饮业停业导致销路中断,造成农畜品积压。特种养殖业遭遇灭顶之灾,蛇、野猪、狐狸、水貂、鳄鱼等特种养殖又恰恰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兴动力源,对野生动物政策的“矫枉过正”已带来不利影响。从乡村休闲旅游及特色餐饮业看,春节黄金长假本应火热的农村旅游市场、农家乐消费瞬间冻结。从乡村小微企业看,已面临供应链和资金链断裂、招工难的困境。
  三是影响扶贫项目推进。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在防控体系、防控资源乃至居民防控意识等方面都是薄弱环节,封路、封村、禁行等简单的防控手段下,扶贫项目的编制、扶贫政策的落实、扶贫工程的复工都暂时停滞。
  当前形势下,若没有建立相应的防控能力,过快推动农村人口从“宅”转向“动”,随之而来的大规模人口的聚集攒动和快速流动,将明显超出农村的疫情防控能力和范围,给疫情防控带来风险和隐患。因此,必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农村疫情防控能力。统筹城乡疫情防控资源,加强农村疫情防控物资的供给,着力解决农村口罩、体温监测仪等防疫物资匮乏问题,为农民工有保护地进城或复工提供防控物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发挥乡村医生作为农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的科学防控意识。建立城乡统一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机制,为农村储备必要的防护物资,建全“横到边、纵到底”的农村网格治理体系。
  二是支持协助好农民复工务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驻村工作队尽早恢复入村,组织农民适时开展春耕春种,推动扶贫项目复工,逐步恢复生产。尽快疏通物流,建立种子、肥料、农机、饲料及粮食、疏菜、水果、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加大就业引导帮助,对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进行摸排,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外出就业。从交通运输、隔离监测、岗前培训、上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细化落实,分层分类分批次操作,减少聚集、减少交叉,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隔离措施。对暂时无法就业的人员实施职业培训。
  三是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对因疫遭受重大损失的种养殖户、旅游从业者给予贷款延期偿还、无息或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帮扶,对因疫情导致的特困行业和人群免除其部分债务,对特种养殖户实施国家补偿政策。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向受疫情影响大的领域和人员倾斜。加快推进农村农业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发展种植、养殖和农村旅游产业,让农民有更多渠道获得收益。
  (注:本文为民进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大会提案稿。)

作者:     责任编辑:谷然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