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

百年党史蕴含教育改革发展不竭动力

发布时间:2021-11-2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放大

缩小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教育桃李芬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高度,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在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关头指明了前行方向。《决议》总结了新时代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叙说中,读出了中国教育过去能够成功的制胜法宝,坚定了中国教育在未来必将继续成功的信心决心,也更加体悟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从党的全面领导中汲取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政治力量 

  《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百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兴盛的基本保障。

  建党百年来,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了“穷国办大教育”,并向着建设教育强国之路阔步迈进,如此举世瞩目的教育成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教育百年经历了由破到立、由大到强的发展过程。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好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能够领导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笃定前行。

  百年中国教育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纲领上同心同行。自党的二大宣言中首次提出教育平等与普及的理想,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从党的八大明确文化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到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教育方针;从“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坚持“四个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百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并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

  百年中国教育与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奋斗同向共进。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现代化目标中,科学文化的现代化即是题中之义;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共产党明确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现代化实践,始终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是百年来中国教育发展的兴盛之本。

  全会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正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教育依然将从中国共产党新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强大的政治力量,创造中国教育第二个百年辉煌。

  从党的理论创新中汲取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力量 

  科学的理论指导,是一个政党把准方向、永葆先进性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百年进程,实际上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和不断升华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凝练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逐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成为教育事业的基本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的实际相结合,确立了党对中国教育的领导权,在摸索中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在一片废墟上建立了新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开创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明确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一是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思想和理论研究开始走向科学化与正规化;二是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逐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是在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注重教育质量提升。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强调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鼓励教育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并启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教育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清晰地看到,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教育的科学发展;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中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致力于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凝练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理论创新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力量。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新的发展征程中,中国教育将继续从党的理论创新中汲取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力量。

  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中国教育继续成功的强大力量 

  《决议》指出,“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标志着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也为中国教育事业提供了继续成功的思想武器。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决议》强调,新时代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党的坚强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四为”,贯彻“九个坚持”,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决议》强调,新时代“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三是以“更好的教育”为奋斗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更好的教育”列为人民的期盼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决议》指出,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强调新时代教育“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经作出全面部署,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二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三是构建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四是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四是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启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对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列为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教育事业发展也要将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作出重点部署,指明方向和路径。《决议》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近年来,教育重磅文件陆续推出,已经传递了改革的信号与决心。教育工作者也要在观念、内容、途径等方面,不断深入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教育实验实践,提升改革创新的能力。

  五是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求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为此,要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要鼓励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热爱教育、淡泊名利,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决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教育改革发展新力量,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中国教育新篇章。

  (朱永新系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罗晶系淮阴师范学院讲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9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与经验研究”[AAA190005]成果)

作者:朱永新 罗晶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