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尽快建立常用中药材种植质量标准与种植基地的建议
中药材是中药产业三大组成内容之一,是中医临床用药、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对切实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但目前的中药材种植生产等领域尚存在农民自由种植,标准执行不到位,滥施农药化肥等现象,类似与“毒生姜”、“毒大米”事件所示例的农残、重金属超标时有发生,常常成为中药材出口受阻,未能通过各国的绿色屏障的主要原因。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生产与流通领域的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生产企业有GMP标准,流通领域有GSP标准等。但目前的管理在中药材种植生产领域上尚存在管理盲区与一些乱象,直接导致中药饮片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重金属含量和农残超标,以次充好以旧充新、以劣充优、作假掺伪等。一定量的不合格中药饮片,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以及中医药事业的生存与发展。
事实上中药材种植早就有标准,即GAP标准。但现有关于中药材种植的GAP标准是一个一般性标准,缺乏已细化的GAP药材种植标准与企业化管理的种植基地。而目前执行GAP标准种植的是农民,缺少企业化有效管理的种植基地。其需要改进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种苗退化,种苗质量标准体系有待建立与完善。
2、生产基地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道地药材基地大都分布在山区与欠发达地区,环境生态优势明显,但生产基地基础设施薄弱。
3、企业化运作与管理欠缺。中药材产业基本处于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经营管理散、生产加工规范难的底层次发展水平。农民的经验种植与追求产量的施药情况等有一定的存在。
4、追求经济效益,不按生长生产规律选择种植品种。如西红花零售节价曾一度达到每克百元以上,其产地在西班牙、伊朗、伊拉克、我国西藏一带,但南方某省就建西红花种植基地。
二、对策建议
1、开展基于“道地药材”的中药材的GAP研究中药材GAP标准细化可以从种苗、种子,产地适宜性,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质量监测等技术要求制定出标准操作规程,构建具体的中药材GAP栽培行业标准。针对某一中药材,从其生物学特征,品种选育、选地整地、施肥和繁殖方法的栽培技术,到中耕除草培土、病虫害防治等的田间管理以及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分析探讨GAP栽培技术,为其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建议先从道地药材入手,在道地药材的产地构建道地药材的生产基地,继而积累经验,慢慢推广至常用中药材也构建种植标准与生产基地,逐步改变目前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的不合理现状。如浙江有浙八味等,先构建浙八味的GAP细化标准,并建立种植基地,以后逐渐让其承担起全国浙八味销量约40-60%的生产量,甚至更多比例。使之改变单家独户的种植模式,低、小、散的种植格局,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建立绿色中药产品的价格体系,加强管理建议国家及有关部门设立扶持调控基金,调节与保证欠收年与丰收年的价格体系。同时加强管理,保证流通领域的畅通与安全,如在欠收年要防止其收购其他非基地种植生产的同名中药材,以次充好。又由于基地种植的药材因化肥、农药等使用限制,其产量较低,应允许其价格适当上浮。要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和等级分类标准。同种药物应有不同的等级和价格,甚至包括药材的采集、贮藏、运输等条件的规定。
3、 顶层设计与与宣传,加大药材质量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如农业部、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专家,调查研究,进行道地、绿色、放心”中药材生态基地建设与中药材GAP产业化标准的顶层设计与相关制度等的建设。针对近年来国内中药材市场屡屡发生中药材硫熏、增重、染色等质量问题,要开展加强“道地、绿色、放心”中药材生态基地建设的宣传,并加强对此类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