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呼吁有关部门 “以统代抢”尽快规范打车软件的使用
近日来,微信的“嘀嘀”和支付宝的“快的”两款打车软件风靡全国出租车行业,软件公司通过提供补贴的方法使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一下子热衷于这两款手机应用软件,在软件公司大规模贴钱赚吆喝抢占用户市场获取用户口碑的同时,也让很多大中城市出现不使用打的软件就根本打不到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广大普通市民的出行生活。原本一次普通的商业竞争,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及时介入引导,演化成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影响民生的热门事件,在给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带来巨大的管理压力的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的效能。
深究打车软件风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公司大规模贴钱做软件,向使用他们软件的出租车和市民派发红利,以此召集用户捆绑银行卡,为下一步自家公司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扩张积累人气;二是现有的各城市出租车管理制度极不合理,出租车司机每个月要缴纳的管理费用过高,城市出租车密度过低,电召等出租车预约手段落后,城市整体交通状况不佳。
打的软件的盛行,虽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出租司机逐利,不能公平对待乘客,现召难了,电召也难了,不使用软件叫车难了;二是出租司机开车看软件,分神影响驾驶安全;三是不会使用软件的老年人截的难了,给拒载找到了借口。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改变思路,充分利用这种运输服务业的新产物,改变打车软件被电子商务运营商自我运营、出租车司机自发抢单、政府部门屡禁不绝的现象,“以统代抢”、“以统代禁”规范打车软件的使用,保障出租行市场的有序、公平、安全势在必行。建议如下:
一、改革交通运输部门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模式,减少出租车管理费用。现在,每个城市的交通运输部门在收取出租车行业管理费用都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只有改革出租车的管理制度,减少“份子钱”,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放宽城市出租车准入限制,提高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为群众带来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所谓“非法”的打车软件才会真正去除生存的土壤。
二、政府部门促成出租车行业与腾讯、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运营商合作,统一规范打车软件的使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移动支付方式的便利,造就了打车软件在一月之间颠覆整个出租车服务方式。虽然有些大城市火速出台禁令,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和垄断下的那群出租车司机的饭碗来对抗这两个打车软件,但可想而知这些强权政策的施行效果和社会群众的满意度。也有一些城市的交管部门采取比较主动的应对方式,投入资金自行开发打车软件平台。各个城市自行开发官方的打车软件,不仅是造成新一轮资源浪费,也存在更多开发过程的腐败可能,有违中央节约廉俭的精神。所以,目前存在并广为人知、广为人爱的微信“嘀嘀”和支付宝“快的”,理应成为各城市打的软件的首选,政府部门可与腾讯、阿里巴巴商谈合作,在规范使用这两个软件上下功夫。
三、尽早出台对互联网移动支付的管理办法。腾讯、阿里巴巴都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花费大笔资金补贴在打车软件上,并不是要普惠于民,而是要通过软件绑定银行卡的方式来抢占移动支付市场。有关部门应该尽早研究出台我国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方面的政策法规,引导各家互联网公司良性竞争、合理发展,为国民生活便利和国家金融稳定提供保障,而不是总是跟在问题后面当消防队长。即便这次交通运输部门用强制的行政命令扑灭了打车软件这团火,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了继续争夺用户也会把战场延伸到关涉群众衣食住行的其他方面,可以说只要是要付钱的、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绑定银行卡的,就可以成为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战场,薪不尽、火不灭。
四、改变司机抢单方式,统一系统调度接单。现在的打的软件应用模式是司机通过手机抢单,司机必定要在开车过程中关注手机屏幕,为揽活分神。建议软件公司和各城市的出租车管理部门达成合作协议之后,可以调整软件设置,保密用户叫车的信息,统一平台系统处理叫车信息,而由系统统一调度,自动指派离用户最近的空车司机接单,司机无需为接单分神,行车安全自然得到保障,同时也极大提高出租车的服务效率,这只需要简单的软件设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