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风景记忆之——曲水亭街
一条镌刻着济南人文历史的老街,牵系着济南人特有的一种心志,把情通古今的老街老巷和汩汩泉水的美妙精致定格在济南文化的记忆里。
曲水亭街虽没有泉城路那般时髦、摩登与豪华气派,也没有芙蓉街那样“舌尖上的济南”和老街上的闹市纷繁,却有着小家碧玉般的清丽和大家闺秀般的恬适与宁静。老街连接着历史的这端和那端,将小桥流水人家的经典与风范点缀得充满灵性和精彩斐然。曲水荡漾着姣俏,荷柳舞动着妩媚,老街就那么回眸一笑,百花(洲)清澈,大明(湖)荡漾,济南顿时美了、美了、美了——
烟雨朦胧的曲水亭街,凝聚了济南人永不枯竭的爱泉情结;飘逸隽永的曲河之水赋予了济南动感的活力与生命的激情。济南文史专家张继平在《济南老街老巷》一书中这样描绘曲水亭街:“街以亭命名,亭以水命名,水再以曲而著称。不用别的,仅这个街、亭、水融为一体的名字便足以让人为之感叹:拥有这样一个好名字的老街,如果没有神韵,那才怪哩。”据资料悉,“历祠下泉韵竟发,北流经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流杯池:王府池子)“池水北出”,蜿蜒曲拐,水势东流又北入百花洲、大明湖,此为曲水河;这就是曲水亭街。现今的曲水亭街虽已无“曲”可言,但曲水泱泱,碧波潺潺;街巷古朴,秀色江南之风韵,堪与当年媲美。湍流不息的曲水流淌着济南人文历史的血液,安详静谧的老街律动着这座城市的荣耀和时代的脉博。
曲水亭街在老济南历史上举足轻重,它西靠府文庙,东临后宰门,南接西更道,北是济南名胜大明湖;珍珠泉、王府池子、芙蓉街等老街巷聚集于此,将之出落得雍容华贵一般。难怪前不久在这里施工的“明府城百花洲片区改造工程”如火如荼,正是人们看好了这块风水宝地。据史载,老街上原有曲水亭一座,相传清人“扬州八怪”之一郑燮于此对联一幅“三椽茅屋,两道小桥;几株垂杨,一弯流水”,遂将曲水亭街演绎得丰富多彩、栩栩生辉起来。而历史上每年三月三,文人墨客相聚于此,饮酒赋诗,低吟浅唱,“曲水流觞”的传说便伴随着它的光环炫耀至今。清乾隆王初桐诗曰:“曲水亭南录事家,朱门紧靠断桥斜。有人桥上湔裙坐,手际飘过片片花。(曲水亭在百花洲南,已圮)”《续修历城县志》,更是济南人文历史的写真。2004年10月,由两万多名市民自发参与投票评选的二十条“市民喜爱的老街巷”脱颖而出,曲水亭街排序第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曲水亭街撩开了“犹抱琵半遮面”的面纱,圆了济南爱泉人的一个梦。
记得多年之前,人们喜爱细腻委婉的曲水亭街,如同把玩玉中之王翡翠一般于“手中”,爱不释手之下,曾有人大发灵感,异想天开地用大理石板铺砌曲水河床,试想让历史的河流大放光彩,开创一条不合常理的“先河”;此举遭到了诸多济南人的强烈反对,终得以放弃。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济南人爱泉护泉之美德意识足以感天动地!历史没有忘怀老济南的记忆,旧俗民风迅速在这里蔓延开来;兔儿爷、捏面人、拨浪鼓、古玩字画、大碗茶……门市摊点,生意兴隆;“老城故事照相馆”开张大吉,喜迎宾朋,不知捕获了几多老济南的沉思与感怀;文史专家唐景椿的专著《济南老街巷》在曲水亭街上卖的火爆,赚足了爱泉城爱济南的人们的眼球;老作家的脸上洋溢着济南人质朴的微笑和骄傲。
曲水亭街北首的百花洲,一池静水,柳丝飘逸,好一派风光大明尽收眼中。“回龙湾水出百花桥,梯云溪水会芙蓉诸泉水来注之,是为百花洲矣。”“方广数十亩,四面居民旋绕,较之北湖更饶韵致。”“桥南百花洲,洲上百花台。”(《历城县志》)百花洲曾建有一座“百花台”,又称“南丰台”,系北宋齐州知州曾巩所建,皆因“百花堤”而得名。想当年百花洲水质清冽,碧莲映日,游人如织,红荷争艳,曾是人们休闲娱乐、赏风纳凉的好地方。可惜“百花台”现已荡然无存,留给世人的是一个无奈的谜——但我们相信,百花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然扬帆征程,履行新的社会使命。
那天,我从曲水亭街的石板路上轻轻走过,枝条垂拂的曲水河旁不时掠过一丝丝惬意清爽的风。站在河边看袅袅水草舞动,不由想起古戏曲角色服装的“水袖”之意,抑或由此而名也未曾可知;试想,曲水之舞抑或正是济南历史文化的真情再现!我眺望着“明府城百花洲片区改造工程”的美丽景观,面向曲水亭(原曲水亭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2003年建一六角亭取名曰“曲水亭”),祈祷我心中的美好憧憬:祝曲水长流,老街长青;愿曲水亭街这条历史文化特色老街情深永驻、风韵永存。
(作者系济南民进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