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铭利荣获现代工笔画大展金奖殊荣
彭铭利获奖作品《新学年》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现代工笔画院共同举办的“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复评工作会于2014年5月12日圆满结束。珠海民进会员彭铭利新创作的工笔人物画《新学年》第一稿荣获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金奖。金奖三名,每位奖金十二万。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美展的首次大奖巨额奖金。
彭铭利,1962年出生,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当代著名中国人物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珠海画院画家、珠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珠海珠江书画院副院长、民进珠海开明画院副院长。修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2000年10月,应德国法兰克福艺术家协会、法国巴黎美术家协会之邀,赴西欧九国进行访问和考察。
彭铭利七岁开始涂雅,并一直主攻工笔画。像很多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一样,彭铭利下过农村,当过茶农,当过兵,作过印刷工人(美工),参加工作,再考上湖南师范大学的美术系。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了他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大学毕业后,他的作品屡屡闯入公众的视野,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他。一次画展后,他被邀请到珠海,在短短几天的观光中,他与珠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即决定留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一心为画的他选择在珠海西部一个偏远的中学怡然自得地做他的教书匠。彭铭利说他很庆幸当初选对了这个地方,没有太多的应酬,没有车马的喧闹,可以安心地作画。
彭铭利在绘画这条路上孜孜以求,不断尝试,希望有新的突破。在2000年应德国法兰克福艺术家协会邀请赴西欧九国访问和考察后,他对绘画有了新的认识,并成功转变自己的绘画风格。“现在我又开始变回以前的风格了”。他如一个好老师般,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真正的艺术家就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在探索中使自己的艺术生命长青。彭铭利就是这样做的,他的画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说文如其人,其实画也如其人。彭铭利的画是鲜活的、灵动的,带着浓浓的生命气息,正如他多姿的生活。
彭铭利一直担任初、高中美术课的教学工作,除完成课堂基本教学任务之外,还积极利用业余时间辅导有美术高考意愿的学生业余学习专业绘画知识,为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高等美术院校输送了大批的学生。
彭铭利在教学之余,潜心中国工笔画研究和创作,曾多次赴广西、贵州、云南、新疆、西藏、福建、湖南湘西等少数名族地区写生,已有数十件作品入选国内外及省市专业美术作品大展,并多次获全国工笔画大展收藏奖,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全国二十一世纪中国画赴澳大利亚展银奖,广东省第三届中国画大展银奖。作品多次收入国家级大型画集出版发行,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一百多件次。1999年澳门回归,主持参与了珠海市政府赠送澳门的礼品的策划设计。主要作品:1989年10月《阵雨》入选湖南省建国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1991年5月《春韵》入选中国湖南省首届优秀美术书法作品赴新加坡展览,1996年12月《心源》、《绣女》入选广东美术家作品大展,1998年1月《惠安女》入选广东省首届中国画大展,1999年5月《珠澳情深》珠海市政府赠送澳门政府礼品,1999年8月《钟鼓悠悠》入选建国五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2000年4月《钟鼓悠悠》入选全国“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大展。2001年11月《遥远的玉康罕》获全国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优秀奖,2002年9月 《遥远的玉康罕》获广东省第三届中国画大展银奖,2002年11月《红果果》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收藏奖,2004年7月《天鱼》入选建国五十五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大展,2005年5月《红果果》入选广东省第四届中国画作品大展,2006年6月《青果》获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收藏奖,2007年2月《青果》获珠海市政府“渔女杯”绘画二等奖,2008年4月《苏曼殊》入选广东省第五届中国画大展,2008年9月《版纳流云》入送2008年全国中国画大展,并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2008年12月《小风车》入选2008年全国百名工笔画家作品邀请展,2009年3月作品十件 参加珠海市中国画家十二人展,2009年10月作品《花语》入选建国六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2010年9月作品《花语》获“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展”铜奖。2010年4月作品《苏曼殊》入选广东省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1年07月《苏曼殊》入选广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优秀奖;2012年09月《雀舞》获2012年全国工笔画大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2014年5月作品《新学年》第一稿荣获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金奖。
据悉,本次获得“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入围奖的作品共有402幅,彭铭利作品《新学年》第一稿是在众多的优秀作品、入选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金奖获得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