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警惕中职文化课成为职业教育的瓶颈

发布时间:2014-06-30     来源:民进淮安市委会

放大

缩小

  职业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教育,更是生产生活。它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决定着产业素质、代表着民族品牌,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繁重任务与严峻挑战。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厦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战线和社会各界务必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近年来,国家、地方各级财政都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使中等职业教育在硬件和软实力有了空前的发展,一所所崭新的校园拨地而起,老师从最初的专业教师培训到现在的基础课教师,由最初的县级、市级培训到现在的省级、国家级3个月或半年的培训,甚至跨国培训,有许多专业教师一个暑假要参加多个培训,一个假期都忙碌在培训学习中,由教育部统一组织中职教师到德国、新加坡等国出国培训每年按期举行。国家、省财政每年对中职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办学的硬件得到改善,课堂教学由一支粉笔、一本书到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和宽敞的实训场所。

  近年各地高中的扩招,酿成中职校生源的委缩,中职校的招生越来越困难,每年各中职校为了争夺“生源”,完成招生指标,不惜花费“巨金”到初中生源校“买”学生,只要是“学生”中职校无条件“全部”收下。招生成本逐年增加,有些中职校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无条件”的生源给中职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中职校的教育存在越来越多问题,如生源“差”、课堂“玩”、流生“多” 、老师“懈怠”等 。

  当前,中职校的流生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学校第一学年结束竟然达到40%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一、 学生文化素质偏低

  1、中职校生源“素质”差。每年招生时中职校的生源是一大难题,学校在5月份开始启动到各初中生源校招生,学生在中考之前可以预交一些费用,部分“差生”在班主任和招生校的共同努力下,顺利成为中职校的“预备生”,这部生学生即使不参加中考也可以顺利入学。中考后多数生源来自于未能考上“三星”高中的初三毕业生,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他们尤其是对基础理论、文化的学习几乎毫无兴致,甚至谈到学习就很厌烦。最近,笔者对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校不是兴高采烈的报到,而是无可奈何的不得不来,自卑感强,对未来几乎失去信心。

  2、学生的目标也很单纯。学生自已认为到职业学校就是学习一门专业技术便于日后到工厂、企业打工,他们不希望甚至讨厌坐在课堂听教师讲纯粹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就有学生这样说:“如果我要想学文化知识,我就去普高了,我在你们学校就是为了学技术,好快一点走入社会去赚钱,老师,请你不要让我学文化,学了也不会。”遇到这类型的学生不是少数,而是多数。

  二、老师教学理念“陈旧”

  1、教师自身文化体系的束缚。我们许多教师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对各学科体系了如指掌,在思想上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严格的逻辑顺序,绝不能把某章某节丢了,否则认为不是完整的教学。

  2、教学中缺乏灵活性。教学中,有许多老师按照课本章节顺序逐一讲解,并且问题设计很难。在一次公开课中,我们看了一位老师精心准备设计一节课,设计环节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教学自然。但在整个教学中,变成老师的独白,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们面无表情,呆若木鸡。原因很简单,该老师根本没有按照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话题,而且所设计课题太深,所以导致了本来设计完美的一节课,变成失败的一堂课。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老教师和从中学刚调入的老师。

  三、学校重竞赛、轻课堂

  中职校主要有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彩大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创意论坛等重量级竞赛。 许多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 类大赛,出台许多激励措施,从物质到精神奖励关心参赛选手,有一些被确定为“种子选手”的教师专门从事竞赛训练,迎接大赛。课堂教学虽然涉及到所有学生,但督查、考核力度感觉远远不够。

  四、中职校的文化课教材“深”

  中职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近几年中职校在专业课程开发中花费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的专业课教材图文并茂,让学生边看、边练、边学,符合学生素质成长要求,很容易掌握。然而文化课改革步伐明显滞后,如数学课程与高中教材内容体系几乎一样,尤其学生刚进入一年级时,文化课课时比例大,学生感觉到中职仍然是学习文化课,一学期结束几乎没有接触所选的专业实践内容,文化课又“深”又“难”,很难体现为专业服务的理念。因此,第一学期结束,春节后学生纷纷缀学,与亲戚、朋友、家人一起外出打工,此寒假是学生缀学的高峰期。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能否在错过一次和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良机之后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职业教育成败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民族振兴,事关国家未来,重大而迫切。同时,地方政府从本位主义出发,从迎合民间落后保守势力“普高热”出发,短视而不负责任地为普高热推波助澜,需要国家层面运用考核引领,迫使地方放弃狭隘的本位主义和短视行为,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地方大员的议事日程上来,职业教育的振兴方才有一线生机。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大纲制订、教材编写、老师培训需引起高度重视,通过调研特别是数学与英语这两门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奏响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强音,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职业道德,实现全面发展。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建议:

  一、科学修改公共基础文化课教学大纲。2009年教育部2号文件《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中阐述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分为二大类,“对口单招”类和“就业”类,现行的数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更适合对口单招类学生使用,这部分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较好,对于就业类学生显得很难很深。在初中英语、数学成绩仅考个位数或小两位数的同学,他们能继续深入学习这些文化课吗?2009秋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对课程性质与任务明确阐述: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其中明确要求一元二次不等式内容为掌握,学生因式分解不会,韦达定理不会,一元二次方程不会,职高还让他们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学生能会吗?据了解美国高中毕业生仅要求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大纲制订应该充分调研学生现有知识掌握情况下,与专业知识对接情况下,大大地降低难度,以初中知识为基础,以专业为导向,体现为今后就业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从实际出发,接地气,走学生路线,摒弃为了学数学而编数学的传统思维,大大降低难度、减少内容。

  二、教材编印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模式。在新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材重新编印。一是教材可难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必修内容可以以小学初中一些内容为基础,满足学生今后生活导向。选修结合不同专业特点,以专业为导向分模块化编写。二是教材编写既要有专家指导,更要有教学一线的老师参予,还要有不同专业的专业老师参加,教学一线的老师最接地气,最了解学生已掌握文化知识,哪些内容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习过”,但还是不会的,这些内容在职业学校还必须再现的。我们的专业老师可以指导现有高中知识,哪些是学习专业课程必须要学习的,为选修课本的知识分类作指导。

  三、重视文化课老师的培训工作。职业学校的老师培训已经得到非常重视了,然而每年的培训计划可以看到几乎是专业课教师培训,有些专业课教师一个暑假全部忙着培训,从钳工到焊工,从市培到省培、国培,甚至出国培训。职业学校不是只学专业知识,文化课也是必修的基础课,文化课质量的好坏对于学校控流工作至关重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起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现行培训中忽视了文化课教师的培训,文化课老师培训多集中在对口单招类老师,对于就业班文化课教师很少有机会培训。文化课就业班老师价值定位出现了危机,严重影响教学。危机一、文化课老师认为自己在中等职业学校是可有可无的一类。因此上课不去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照本宣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着。危机二、文化课课堂教学中,老师变成一言堂,唱独角戏,特别是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学科,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能跟得上、听得懂。有些学生基础差的惊人,恐怕小学都不过关,有些学生坦言,上小学就不会,初中也没有老师问,上课不讲话就OK了,这样的课堂如何教,对文化课老师要想教好真是挑战。危机三、学生第一学期缀学原因统统怪罪于文化课老师,上课听不懂,还和初中一个样学不到知识。文化课老师成为学生缀学的“罪魁祸首”,也成为学校领导常批评文化课老师的理由。

  教书育人,百年大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6月23日至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战略全局出发,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的高度,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作者:徐培华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