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赞泉城,书焕十艺
当代书法展览多写古人诗词,唐诗宋词写多了便无新意;而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开幕之际,一个以今人书法展示今人诗词的展览在济南市府学文庙举行,颇有新意,引人关注。这就是朋星诗歌、刘浩书法作品展,展览以“吟赞泉城,书焕十艺”为主题,朋诗刘书,珠联璧合。
朋星、刘浩二位先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担任行政职务(朋星现为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民进济南市委副主委;刘浩现任济南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从政之余都研习传统文化,深爱泉城济南,多年来在创作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十艺节盛会更催发了两人的艺术激情,促成了两人的艺术合作。
徜徉文庙,品诗观书,诗书相得益彰。朋、刘两先生都是我非常尊重和熟悉的领导、老师,多年来我经常能有讨教学习的机会。记得有一次随朋先生去江西婺源参观,一路美景激发诗兴,朋先生连作三首诗,我也撰对联请教,朋先生便耐心给我讲解诗词对联的创作规律和经验,使我获益非浅。朋先生是古典文学博士,出版多部文史研究专著,并擅长文学创作,此次展出的作品以律诗、辞赋、对联、新诗等多种形式讴歌了泉城山水,表达了一位诗人对家乡的珍爱。朋先生的诗信手拈来,毫不做作,既有李白的豪放也有王维的空灵。刘浩先生是我的老师,师生相识二十多年,于书法又有共同的痴迷,每次去他的办公室都看到书桌上放着翻开的字帖,旁边是刚刚临帖写满字的宣纸,坐下闲谈几句话题总会转到我们热爱的书法,刘老师总会问到最近我在临什么帖,并和我一起探讨碑帖的技法特点,片言之间便谈出真知灼见。刘老师此次书写朋星先生诗歌采用了楷隶篆行草多种书体,展示了全面的书法艺术积淀。观其书法,内力深厚,一点一划笔精墨妙,提按使转精准到位,有一种超尘脱俗的魅力。
明湖如镜,佛山倒影,文庙里凭栏论诗,荷香伴书香。这湖山,唐朝杜甫曾经来过,宋代曾巩曾经游过,而朋星先生恰似带着这种唐宋风度,欣赏泉城山水,眼前美景催生妙语连珠,足迹后面洒下一串串诗句——
春上佛慧山
雾霾散去初晴日,乘兴登游佛慧山。
古刹荒芜少旧迹,石龛破毁仅残斑。
鸟衔灵气云天外,风送梵香松柏间。
城下楼台千万座,今宵何处酒家闲?
初冬晴暖邀友登千佛山
雨过天放晴,暖阳宜山行。
不知君何在,闲坐望舜耕。
端午登鹊山
登高避世尘,端午有闲人。
雨过林岩净,风来花草新。
黄河绕山脚,白鹭巡水滨。
深谢同游者,桃源幸问津。
灵岩寺
一心躲在泰山背后,
名声还是掩藏不住。
山岩,
古树,
墓塔,
泥塑,
缄默越久,
越有风度。
雨后登五峰山
暮春夜雨后,滴翠满山中。
路见泉迎客,林听鸟戏桐。
青峰无浊气,古树有仙风。
高处花间坐,虚心悟太冲。
章丘锦屏山
章丘照壁山,胜境郁葱葱。
古柏沧桑绿,新桃烂漫红。
峰平野花乱,庙小香火隆。
南望烟峦秀,遥接泰岱风。
九如峡谷
山槐迎客,峡谷幽深。
藤长绕树,泉细润岑。
人行栈道,蝶舞林阴。
涧声悦耳,潭影清心。
无寺无庙,天籁之音。
有云有雾,桃源可寻。
醉花歌
三月美景何处寻?五龙潭边樱花林。
花开烂漫不染尘,雪海映照春光新。
举杯畅饮意气扬,酒肠诗胆花间张。
文思奔放无端涯,花有诗意诗如花。
日出吟诗花前坐,日落醉酒花下卧。
一首诗轻万户侯,平生只向花低头。
花开花落花满天,酒醉酒醒诗百篇。
功名富贵由他去,风花雪月喜相与。
花使酒仙兼诗杰,狂傲自信号三绝。
歌罢还向花中游,酒香销尽万古愁!
齐鲁大地曾经走出王羲之、颜真卿一代书圣,这里人们似乎天然与书法有缘。刘浩先生自幼习书,以二王为宗,以魏晋为旨归,于《书谱》用功尤深,唐孙过庭《书谱》得二王书法的精髓,孙过庭草书,历代予以很高评价。唐张怀瓘《书断》云:“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隽拔刚断,尚异好奇,凌越险阻,功用少而天才有余,真行之书亚于草矣。”王世贞云:“《书谱》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 刘老师学习《书谱》便是得了二王的正脉,更兼理论和技法相得益彰,纯正深厚的积淀使他的书法作品毫无怪气、燥气;加之刘浩先生博览群书,文史哲融化于笔端,翰墨充满书卷气。这次书写的作品有几幅欧体楷书的六尺长联,点画工稳,结构严谨,颇得欧书三昧。以前见刘老师的作品多是行草,看他唐楷的功夫如此深厚颇感惊讶。布展的时候刘老师对我说:欧体要写好,一定要同时学习北碑,在《龙门四品》《张猛龙碑》上下些功夫,才能真正写好欧体。我深有同感,可见刘老师对于书法史的深刻理解,没有多年临池的经验是不会对技法学习有这么深的体会的。
漫步泉边,听泉声,品诗词,论书法,这泉水曾经滋润了古代无数名篇佳作,如今又滋润着朋星先生的诗词。济南人爱泉护泉,以泉水为骄傲,朋先生以诗人的情怀将涓涓的泉水化作了一首首诗篇,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都在他的笔下喷涌:“泉吐珍珠柳浪翻,落花飞絮春色繁”,“五龙潭水深,鱼乐识早春”,“独立树下风吹雪,静坐泉边水冲沙”,“韶光苒苒催诗意,碧水潺潺润心田”,“声来枕上泉三窟,影落杯中山五峰”。这样的诗篇同样感染了刘浩先生,让一个书法家找到了最需要的良好创作状态,唐代孙过庭曾将书法创作的五种最佳情况总结为“五合”,即:“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在这泉城的金秋时节,欣逢十艺节盛会,有好笔佳墨书写好友的诗词佳句,这样的创作状态可以说是五合交臻,也使刘浩先生的书法创作充满了诗意和画境。
柳叶拂面,荷叶婷婷,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被风雅泉城所感染,留下诗篇墨迹佳话,唐代诗人杜甫和书法家李邕曾在济南相聚,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名句。天下泉城,风雅泉城,这名士的情愫始终流淌在济南人的血脉中,今天,朋星、刘浩两先生一诗一书,联袂合作,再续名士风采,谱写泉城风雅。也许泉城是最易安放一颗诗心的,这里的每一次回眸都会带来诗的灵感:“一周三度赏樱花,惯向春光觅闲暇”,“听花开,谁都是李白”,“风恋梵音九顶塔,月迷仙境七星台”……字字句句展示了一个诗人的真挚情怀。诗为心声,书为心画,朋星、刘浩两先生正是因为拥有纯真清澈的心灵才能吟咏出动人的诗句,书写出感人的笔墨。
天下泉城,名士济南,朋星、刘浩两先生吟赞泉城、书焕十艺,真名士也。
(作者系济南民进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