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危急时的淡定是平时练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4-07-22     来源:新华网

放大

缩小

  “地震了!”“着火了!”美国加利福尼亚近期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别怕,这些都不是飓风来袭、公交车失火这样的真实惨剧,也不是好莱坞在拍电影,而是美国定期在公众场所举行的应急演习。不过,可别小看了这些演习,它们不是生活,却比生活更真实有用。

  在洛杉矶工作期间,遇到不少公共突发事件,什么校园枪击、炸弹威胁,甚至风灾、山火、地震。让笔者惊讶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公众的淡定。

  记得洛杉矶市中心一高校曾遭遇炸弹威胁,警报一响,师生们并不是四散狂奔,而是有序地排队集合走出校园。在校门口遇到一些学生,大家脸上并无惊慌之色,似乎对安全疏散的程序早已习以为常。

  逆着人流走进学校,竟发现校园一些主要设施的各个出入口还留着一人执勤,一问才知,他们都是校方志愿者,留下是为了防止不了解情况的师生靠近。和他们聊起来才知道,紧急撤离是学校应急演习中的必修课。

  美国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在联邦、州、县、市和社区5个层级都设有管理与响应机构。美国应急管理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为原则,主要处理危及公众健康、生命、财产的突发事件。

  灾害性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还要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城市消防系统,这源于1803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发生的特大火灾。此后,从战时民防,到冷战防范,再到灾害频发,促使政府在1979年组建联邦应急管理局。美国应急管理经过多年改革实践,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指挥协调、信息收集以及社会广泛参与的体系。

  飓风等自然灾害经常光顾美国。2011年,在“艾琳”飓风来袭前,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推出了手机应用程序及手机短信通知服务。除灾害预警外,通知还充满技术含量,包括提醒检查家庭救急工具箱里面的物品,查看灾前、灾难中和灾后的安全建议,通过地图浏览全美的避难所和赈灾中心等内容。

  除了管理机制和信息技术运用等政府层面的手段外,普及应急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则是针对公众的重要措施,是公众学习自救的重要课程。

  2005年,美国制定了《国家应急反应计划》。这一计划重视公民组织和团体在危机预防、准备、应对、善后中的作用。它规定由专门机构负责召集这些团体,开展公民培训等社区活动,按公民技能和实际需要组织社区应急小组、医疗预备队,提供社区守卫和志愿警察服务等。

  美国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在社区或学校组织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演练。在地震、火灾多发的加州,每年至少各举办一次大型地震和火灾疏散演习。演习内容细到不同场所该从哪个安全通道撤离,怎么走,谁先走,谁后走等。

  9·11事件后,美国在应急管理体系中增加了反恐内容。一个实际成果就是在2004年,时任州长的施瓦辛格在加州发起反恐演练,此后每年在加州各地举行,从公路到港口,每年演练的主题各不相同,成为美国由州政府开展的规模最大的应急演练活动。活动经费由联邦国土安全部支付,演练对于增强加州对紧急情况的预防、反应和善后至关重要。

  人们在应对紧急事件时的反应,不是领取一本教育手册、听几个宣传口号那么简单。有了美国这种定期、系统的培训和演练,遇到危机,淡定才会写在人们脸上。

作者:柳丝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