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让“软腐败”成过街老鼠

发布时间:2014-08-28     来源:民进淮安市委会

放大

缩小

  所谓软腐败是相对于刑法上构成贪污受贿罪名的硬腐败而言,是一种非罪型腐败,主要指日常办事过程中的请客送礼、人情往来等,如公务接待中出现的“讲排场”、“比阔气”等铺张浪费之类的社会诟病。软腐败尤以大吃大喝等“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最为突出,荒诞的“酒局文化”曾在公务接待中颇为盛行,甚至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官员因陪酒致死的悲剧。长期以来,以贪污、受贿为主要特征的硬腐败一直是反腐败工作中主要的防治惩处对象,而对以“不作为、乱作为、拉关系、搞裙带”的软腐败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众所周知,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有其利必有其弊。用得好可以推动工作、造福社会,用得不好,就会贻误工作、祸害一方。据悉,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在公务接待方面,各单位互相攀比,有领导来时,铺红地毯,挂大横幅,锣鼓喧天。截至2014年7月31日,中央纪委官网通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显示,仅因公款大吃大喝被查处的问题就有1543起,有1965人因此受到处理。以中央纪委官网8月2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的周通报为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153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中,在公款宴请和消费方面,有北京市西城区安监局副局长曹长春使用公款支付高消费娱乐活动的问题,有江苏省溧阳市委办公室主任王新民、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周文光等党员干部违规接受宴请和公车私用问题;在公款旅游方面,有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棚改办主任董戍借开会之机公款旅游的问题,有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校长姚安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等;在公车私用方面,有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廖九林上班时间驾驶公车到咖啡厅与社会人员打麻将问题,有北京市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执法一队科员孟凡标驾驶公车带家人购物、送孩子上学的公车私用问题。从处罚结果看,依据情节,相关人员受到了警告、严重警告以及行政降级以至撤职等各种处分,并且退缴各种费用,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众多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密切相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密不可分。“软腐败”相对于“硬腐败”,是“非罪”腐败,犹如温水煮青蛙,是违法犯罪腐败前的温和积累。以其范围讲,涉及民众民生、学术教育、医疗卫生、行政司法等诸多方面,尤以党政公职人员“软腐败”倍受关注,突出表现为:一、作风飘浮行动夸张。深入基层走过场,带着大帮记者留声留影,玩弄权术,搞虚假宣传,欺上瞒下;开会“赶场子”,讲话发言假大空,故作匆忙,前呼后拥,迎进奉出,讲气派,讲场面,不干实事尽卖关子,耍权势。二、吃拿卡要。某些人心存侥幸,“吃拿卡要”只要不上纲上线,只要把握住“火候”,偶尔收取蝇头微利,偶尔小贪小腐占点小便宜,问题不大,不“伤筋动骨”。三、臃庸懒散慢作为。干工作不求功不带过,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精神颓废萎靡,办事拖拉推诿。“软腐败”就像臭豆腐,嗅起臭,吃起香。对别人搞“软腐败”看着不爽,自己搞“软腐败”却不知不觉。由于“软腐败”牟利动机不明显、表面情节不严重、惩戒规范不明确,有潜在无形的特殊性,其危害往往被忽略,实质上“软腐败”比“硬腐败”更容易带来负面效应。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从严治党,惩治腐败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实践证明,软腐败是工作作风的毒化剂,是腐败意识的滋养液,是孕育硬腐败的母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软腐败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根除,就会产生“破窗效应”,让政策权威和纪律尊严受到挑战,必须高度重视,从严治理、力求根治。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以来,仍然有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顶风违纪。整治“软腐败”须要下真功夫、硬功夫。一是观念上防微杜渐。加强政治学习,用廉政勤政思想和理念武装头脑,防止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颠倒。二是制度上健全完善。构建有效完善的制度体系,堵塞权力滥用的制度漏洞,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软腐败。三是严厉打击内部关系网。防止拉帮结派,以权谋私,杜绝极端个人主义和小团体利益主义。四是提高执纪执法水平,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和追缴力度,增大腐败行为的风险成本,使腐败分子不仅在经济上占不到便宜,还要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让腐败变得无利可图,身败名裂,彻底“破产”,形成强大的反腐败威慑力。注重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唯有如此,反腐倡廉预防制度体系的建立才具有扎实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为伟大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作者:徐培华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