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月光下散步
婉约的施波诗一样婉约。她的诗在月光下散步,如她,常在月下孑踽而行。人,月一样淡。诗,月一样雅。夜风吹过她的长发,栀子花便悄悄地开了。她的诗就这样流泻出来,如一篇落叶,不经意地飘在眼前。荒草凄凄的夜晚,月儿已经枯黄。于是,流年似水的日子,让那些扬起的尘一粒粒沉淀为落红。
一
施波的诗如她的眸子精致得不忍触碰,不忍修饰,不忍打扰。有如施波一样的诗,精致而带着几分幽怨。像一位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何时能遇见/一位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借着月光的温柔/守住一壶茶一炉香/凭窗入梦……”好美,一种施波独有的忧郁,带着一丝淡淡的愁香,如施波一样的丁香姑娘在情感的上空飘过,洒落一地佳句。
“在暖暖的阳光下/在路边小而精致的咖啡屋里/我以为你就在身边/错过,也许是注定/……好感人的诗句,独坐咖啡屋,在柳永的词中等你,凄风楚雨,萧萧而来。我想起德明的一句诗,“是谁坐冷一杯咖啡,不动一口地离去”,难道优秀诗人都有感应吗?
二
她像一个看海人,总在不停地搜寻那些搁浅的贝壳。一个小小的贝壳挤满多少风暴和咸涩。“那些浪吻,落在脸上就成了泪,而那些泪/装在心里就开出洁白的花。这些花,在各自的人生里/寂寞地听潮涨潮落/一场又一场。潮涨潮落,洒落一滩贝壳。”一不小心,泪,就开出了花。用伤口微笑,让伤疤开花,凄美,震撼。诗人说,“潮落,在我身上留下你美丽的贝壳。”别有诗意。而关于泪的意象,她在《鱼的眼泪》里找到了“鱼”的绝妙感觉,找到了满缸子鱼的眼泪,那鱼成了“我” 的选择,如玻璃屋里的人,四处透明却无路可逃。那就把泪放进冰箱,是想冰冻一颗带伤的心。把心封冻起来,一是为了忘却,二是拒绝再伤,由是,在“冰箱”里完成了女性的自我救赎之路。
她的感觉是那样的细腻和柔和。伸开手掌,指尖就可以传来你的温柔。“一条条掌纹/一道道经脉/是你布下的十面埋伏/专等我陷入迷局”。于是,“我不知道这片叶子将归何处/正如我不知道/今夜我将回到哪里”。诗人感叹,“人生如地铁/一站一站地错过/再多的爱/再也没有返回”。纵然岁月如水/只需一注浇灌/让过往在满了浅了的水里悄然逝去”。“日落月升/斗转星移/时光躲在那里/你躲在那里”。我不知道,这样的表达,究竟能深入你的哪个部位,譬如肌肤,譬如骨髓,譬如灵魂。她很现实,现实得像缝制伤口的针,一针一针地将伤疤缝成一朵花。这就是功力。
三
她的美学、哲学功力在诗里潜滋暗长,拔节开花,煞是壮观。“千年前的一次叛逆/伤了别离和曾经。我是一只刺猬/担心贪念一时的温存/回报一生的落寞。人生就像一片落叶/在命运的风中翱翔/经历了阳光雨露/享受了自由随意/又何必在乎最后的归宿。将地球变成一个村庄/把邻居推向天涯/这就是网络/用假名说真话/用真名说假话/这就是网络与生活。”这样的诗,大白如话,可她的美丽就在于发现,她的魅力就在于哲理。她在《独自开放的花》中这样的禅悟“悄悄来/悄悄去/毕竟以自己的方式/开放过一生”。我不知道,这是谁的写照。应该是成千上万的孤独者之歌。诗人以敏锐的逆向思维,作出另一种思辨:“当我带着泥泞回到屋里/脚印/已在门槛上长成苔藓”。诗人无可奈何仰天长叹:“即使雁阵归来 /今日的风景/也未必是过去的秋水长天”。这样的诗句,让多少苦苦守候的痴情人恍然大悟,如梦初醒。
人生有许多该遗忘的东西,却总也忘不掉,只要用手轻轻抚摸,那些过往便会苏醒,扯着你的衣襟去赶路。这才有了《淡忘》:“回望来时的路口/一点寂寞/几许荒凉/究竟是怎样的思绪/让一朵平静的花/还没来得及绚烂/就又要恢复平静/想挽住开放的生动/伸手/却怎么也无法触及/有一种美丽/只适合远远地守望/有一种思绪/只适合慢慢地淡忘/穿越时隐时现的悲喜与离合/那些曾经以为可以淡忘的事情/却在被慢慢淡忘的过程中/更加刻骨铭心”。诗中我们看到原野荒芜,物是人非。身心疲惫的“我”在潸然中回首,曾经的心动化为永远的心痛。她在无休无止地为那些爱得良苦却伤得太深的人流泪。白驹过隙间恍悟:最想忘记的其实是“刻骨铭心”的。“挽”字体现了“我”的纠结,想抓住,然已别离,情何以堪?问世间情为何物?诗人终大彻大悟,“如果爱有来生/只祈求/时光驶到它的目的地/静静地停在彼此的灵魂里休息”。
四
在她的诗里,“无论是最初还是最终/我总是/一个人在无际的沙漠里/默默坚守/迎风无语……”耳旁却又想起《送别》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寒,夕阳山外山……”当年弘一大法师是以怎样的心境作《送别》呢,施波让我对大法师第一次作另一种情感的思索。
默读这些佳作,让人不自觉地想起施波,这个忧郁而真实的平平仄仄的女性。她的东西大多是心非写不可,所以敢真情流露,完成心灵的释放,所以敢爱敢恨。她的语言发乎心达之于意。她的文字是美的,她做文字的心是美的,做人的心是美的。她的文字是隐形的感伤,她的人也是隐形的感伤。她的笔墨浸透了对苍生、对生命、对尊严、对个性、对人性、对思想、对情感的无悔忠诚,这,就是人来到世间一回的不枉的明证。无论风花雪月,柳拂莺鸣,繁树莳草,长街通衢,红男绿女,芸芸众生,阴晴圆缺都自有她一份深深的情缘。她于尘世间或狂歌当啸,或浅吟低唱,歌颂涌溢的是爱,微风流淌的是情。喜也好,悲也好,痛也好,快也好,总悟得人活一回,生命苦短,欲望苦长。做人做文,能得如此境界,施波值得。
对于一边从政,一边从文的施波来说,悟得山分高低,人分三节,仰后天造化,拼搏适机缘,勿叹命运乖蹇,坦然看人间,“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荣辱得失随风西去。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把成败得失置之度外,一种历尽苦难的豁达,一种无怨无悔的道行,一种浑忘小我的大气,人情世故锁定了来来去去的千生百事,万古恩怨不过尔尔。在这之中还有什么拿不起,放不下呢?能得如是之悟,做人的施波算是没白来红尘走一遭。
五
我喜欢施波诗行中那些比较儒雅、学气的句子,更比较偏爱那些写得比较干净、圆润、透明、禅意、夸张、奇特、现代、荒诞、无奈、苍凉、深峻、峭拔的诗句,透明如月光一样的忧伤,把一种情感存在的残酷、艰辛和无奈,一种对生存、生命的终极关爱表现得及其苍凉、悲壮、忧郁、愤懑,透视出诗人对尘世的洞察力与穿透力。
物欲横流,文学贬值。玩风太浓,赌风太甚,学风太淡,静心读书者,提笔为文者也寥寥无几。在钱的重量加码,人生出现太多失重的时候,文学已经显得软弱无力,人微言轻已是文微言轻。但有如施波者,居然能在其中寻得自己的人生跌宕,书写自己的生命华章,寻找渐逝的青春,挥洒壮丽的人生,不能不说是文学的幸运,文明的幸运。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无论如何发展,它于文学必须有人无怨无悔地去爱,并为这种爱甘愿付出。只有这样,人类才足以和自己引以为傲的“万物之灵”之称相匹配;只有这样,人类所向往的未来才能得到真正均衡;也只有这样,伟大的人类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走向繁荣与文明。为此,哪怕仅仅为此,我们愿意向伟大的文学深深地鞠上一躬,向诗意的施波深深地鞠上一躬,祝愿她们在滚滚红尘中,永远保持美好香心,为这个世界留一份宁静与崇高,留一份精神和支撑。
六
无论做官做文,首先是做人,这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奉献是人生要义,诗书是情感王国,是精神贵族。嬉笑怒骂,不求闻达,敢爱敢恨,跌宕人生。活得有质量,活得有胆量,活得有气量,活动有分量,活得有个性,活得有血性,活得有人性,方能人生无悔。
施波是个“两栖动物”,“乌纱”“芝麻”大点,却在不停地思想一方生灵的冷暖寒暑,尤其是精神文化的丰足与武装。她忧郁的外表装满多少思想风暴,孱弱的躯体写满多少华彩诗章,才使一方“小河”变成“大河”呢?而在文道政道的双足行走中,诗意的她是如何地倥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