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心愿

发布时间:2014-12-25     来源:《广西民进》2014年第3期

放大

缩小

  1981春天,我从内蒙古草原来到八桂大地,在南宁师范学院(后更名广西师范学院)从事教学并兼任学报副主编。时值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地春潮涌动,热气腾腾,广大知识分子结束了“臭老九”的悲惨命运,都想把“文革”中失去的宝贵时间追回来;教师们摆脱了“欲罢不能,欲罢不忍”的梦魇,思量着如何焕发激情去报效社会;各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也在不久前恢复活动,在揭批“四人帮”罪行、落实各项政策、响应中共中央“科教兴国”号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年10月是鲁迅百年诞辰,学院要出一本纪念专刊,我在编务工作中认识了一位资深的民进会员文天谷老师。经过他的介绍,我在1982年春天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实现了我多年的心愿。

  为什么说加入民进是我多年的心愿呢?这要从我小时候接受的教育说起。

  抗日战争后期,我在粤东农村的一所小学读书。那时候邻近的广州、汕头等地早已沦入敌手,由于日寇的封锁,造成物资匮乏,教材供应不上,晚上黑灯瞎火。教“国文”课的老师是位进步青年,他自选课文,短一点的让我们“抄黑板”,边学习边诵读;稍长一点的则“刻钢板”,油印发给我们。入选的作者和课文中,有后来成为民进领导人冰心先生的《繁星》《春水》《寄小读者》,也有后来成为民进中央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叶圣陶先生的童话故事。“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半个多世纪过去,我仍然能够背诵冰心的一些小诗,例如:“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涂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些讴歌自然、探索人生的作品,是那样地清新、自然和纯真,和那些虚伪、枯燥、僵化的东西不可同日而语,因而一直在滋润我的心灵。同样,我至今都还记得叶圣陶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好些生动的细节和暗示的人生哲理,从那位急公好义、直面现实、乐于助人的“稻草人”形象得到激励,也从一个沾沾自喜、自傲自大的石像倒塌的故事和小市民们“纪念空虚,崇拜空虚”的心态中受到教育。可以说,冰心和叶圣陶两位先生通过他们的作品教会了我好些做人的道理,在我童稚的净土播下了人文精神的籽种,从而成为我精神上的启蒙导师,使我愿意跟随他们的步伐,走好人生的道路。

  从中学、大学直到加入民进以后,我都在认真关注冰心和叶圣陶的作品,把两位先生奉为处世为人的楷模。冰心在80岁时(1980年)还写出小说《空巢》,表达中国知识分子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情怀;并且多次发出呼吁,捍卫教师的尊严和权益,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我曾在刊物上发表《论冰心的小诗》和《冰心散文的语言美和心灵美》,述写我的点滴体会。在我的书房里,整齐地摆放着十卷本的《叶圣陶文集》,多次认真地阅读它们,从中汲取养分。我曾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首届“叶圣陶学术思想研讨会”,发表过《论叶圣陶的教育小说》和《谈叶圣陶的杂文创作》等论文。作为一个教师,我曾经反复阅读、钻研《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以及他与友人合著的《文心》《文章例话》《文章讲话》《阅读与写作》《精度指导举隅》等等著述,从中获取了深深的教益。我在大学毕业后,最先分在塞北一所中学任教,人地生疏,加之缺乏经验,教学上茫无头绪,不知从何抓起。幸好此时读到了叶圣陶先生有关语文教育的一系列论述,弄清了其中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从而在教学上逐渐抓出成效,得到师生们的肯定和好评。后来我根据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心得,并且结合实际,陆续写出《厚积与薄发》《精讲与多练》《讲课与举例》《谈谈教师讲课语言》以及《作文教学札记》等十几篇文章。可以说,叶圣老在教育我们怎么做人的同时,也教给我如何做一个合格人民教师 的道理。

  在民进的前辈当中,我还读过赵朴初先生的《片石集》并曾发表过心得体会;读过林汉达先生编撰的英语读本(其中有不少西方名作的原文或节选);读过许广平先生的《欣慰的纪念》和她与鲁迅先生的合著《两地书》,等等。他们都曾是我在青少年时期景仰的对象。因此,我希望加入民进,可说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希望加入民进,还因为我和曾经订阅的一份刊物《进步青年》有着深厚的感情。

  很多老年朋友都知道,上一世纪的30年代起在教育界有一个负有盛誉的《中学生》杂志,抗日战争时期由叶圣陶先生任社长兼主编;从1945年起叶圣老又担任新创刊的《开明少年》主编。这两种刊物团结、凝聚众多的学界精英和有识之士,撰写了大量有关抗日救亡、追求新知、弘扬优秀传统、加强思想修养的文章和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科学小品,在读者中产生过巨大反响。解放初期,叶圣老和一批进步爱国的专家学者其中很多是民进会员,又在1950年创办了面向高年级中学生的《进步青年》杂志。我在中学老师的指导下订阅了这份杂志,每个月都如饥似渴地等待它的到来,从头到尾咀嚼着它的每一页内容。通过它的专栏介绍,我初步了解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一直到陆游、辛弃疾、关汉卿、黄遵宪等“祖国十二诗人”杰出的思想艺术成就,接触到不少优秀的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一种热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而在内心中萌发了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我高中毕业时报考中文专业,此后大半生从事这方面的教研工作,就是从这里发韧的。而刊物中关于如何修改作文、欣赏作品的文章,以及对祖国悠久历史、众多民族和大好河山的介绍,不但加强了我的文字修养,也充实改善了我的知识结构。直到今天,我仍然怀念《进步青年》这位“良师益友”。

  《进步青年》杂志社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也很令人感动。我在订阅这份杂志期间,由于家庭原因曾经多次转学,有时候是半年一次,忽而广东忽而江西忽而又再回广东。每转一次学,我就写信给这家刊物,希望按新址邮寄。而我每次写的信都得到热情答复,愿望也得到落实。这种“读者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态度,加深了我对刊物的信赖。可惜的是这份刊物随着它的出版者“开明书店”的调整合并而停刊了。改革开放不久,民进中央创办了“开明出版社”,我真希望它不仅仅是“开明”名称上的恢复,而且是“开明精神”的赓续和发扬,千方百计为读者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以上简单地谈了民进的前辈们“学问、道德、文章”所形成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们关爱青年、求真务实的作风对我的影响,说明加入民进是我多年的心愿。从1982年春天到现在,三十多年来,我在民进各级组织的教育、指导和帮助下,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和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等方面,贡献了绵薄之力;我在70岁的时候退休,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了大半辈子,获得了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晋升为二级教授,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等等。我在前进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得到民进组织领导和朋友们的关心与鼓励。限于篇幅,这些我想留待在另文中叙述,这里就不细说了。

  (作者系民进会员,广西文史馆馆员,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作者:卢斯飞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