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上海妈妈”的爱

发布时间:2015-01-06     来源:民进上海市委会

放大

缩小

冯琳

  不久前,民进会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医生、上海市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冯琳向一位白血病患者捐赠了造血干细胞,成为上海民进会员中首位成功捐赠造血干细胞的人士。带着对捐赠造血干细胞者的景仰和神秘,笔者采访了冯琳。

  初见冯琳,很难想象她是一位已经38岁的“上海妈妈”。中长直发、打着耳钉、一脸明媚的笑容,不时与笔者分享手机上的照片和朋友们发来的微信,热情、乐观、有活力,活脱脱一个时尚女青年。当笔者说明来意时,冯琳略带一点羞涩,表情变得庄重起来。她反复向笔者强调说,自己能够成功捐赠造血干细胞,是因为她的运气好。

  “我的运气太好了!”

  “我的运气太好了!”这是冯琳挂在口头上最多的一句话。一个向别人捐赠的人,反而觉得自己的运气特别好,是不是让人觉得有点疑问甚至矫情?冯琳见笔者不明白,定了定神说,不是所有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人都有这种捐赠机会。她加入中华骨髓库14年,才遇到一名与她配型完全吻合的患者,实现了当初成为捐赠志愿者时许下的愿望。如果这次配型不成功,随着年龄的增大,能够捐赠骨髓的机率会越来越小,过了四十五岁,基本上就再也没有捐赠的希望了。冯琳说,当初一起加入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十余年的成员里,她是唯一有这样好运气的人,可以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个生命。

  1998年,20岁出头的冯琳进入上海曙光医院血液科实习。在实习期间,她接触了很多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其中不少是比她大不了一两岁的同龄人。很自然地,年轻的冯琳与这些患者成了朋友。当她实习结束时,突然传来其中一个白血病患者去世的消息。那时,冯琳才了解到由于我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还很不完善,每年有众多患者因为找不到可以匹配的资源而不幸去世。怀着“救人一命”的想法,2000年,冯琳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不久后,因其医生的身份,她被吸收进了上海市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成为一名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的志愿者。

  当笔者询问家人有没有反对她捐赠时,冯琳调皮地一笑:“我丈夫本人也是一名捐赠志愿者。”原来,冯琳与丈夫相识于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在日常公益活动中,两个充满爱心的人走到一起,成了俱乐部最早的一对志愿者夫妻。后来,两个人又有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俱乐部宝宝”。


  “上海妈妈”

  接到通知可以去做高配后,冯琳说,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兴奋的感觉包围着她。当医院询问她是否愿意捐赠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放下电话,她就打车到了医院复诊。

  谈到采集前的心理状态,冯琳说,她从来没有犹豫和害怕过。这一方面由于她自己是一名医生,又多年从事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工作,对流程有足够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也是她多年的夙愿。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担心的话,那就是在采集期从12月8日推到12月16日时,她感到了一丝担心:“是不是患者病情出现了什么变化?”后来得知是患者舱位的问题,她才稍稍放心。

  如果说,捐赠造血干细胞只是一种偶然的话,那么,在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同时,给患者捐赠医疗费用则是冯琳爱心的更加主动表达。是她一贯传播爱心、送达幸运的自然结果。

  冯琳得知患者家庭并不富裕,为治病已经花费了几十万,她便通过朋友,悄悄地把红十字会奖励给捐赠者的5000元钱作为住院费捐赠给患者。冯琳说,“我在这边住院的钱,对方医生来取造血干细胞的来回路费,全部都要由患者负担。得了这种病,患者家属精神压力已经很大,物质上能帮人家一点就帮一点。”

  采访过程中,冯琳一直是微笑,只有一时她微微红了眼圈,那就是她谈起她救助的患者时。冯琳说,在采集前,患儿的妈妈发了一段视频给她。患儿在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前,由于要进入无菌环境,在这之前,要先给患儿洗澡。当看着那么小的孩子由于做化疗,头发掉光,面部浮肿的情形,冯琳说,她忍不住泪如雨下。“我也是一个母亲啊!”

  当拿着冯琳捐赠给他们的住院费时,患者家属非常感动,并写了一封信给冯琳,说“等孩子好了,带她去看看上海的妈妈。”冯琳说,她看了这封信非常激动,对“上海妈妈”这个称呼非常喜欢!她腼腆地说,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人家却称她为“上海妈妈”!今后怎么也得更加努力工作,尽可能做更多的帮助别人的事,要真正对得起“上海妈妈”这个称呼!

  爱需要传递

  采访中,冯琳给笔者讲述了关于中华骨髓库的有关情况,脸上的表情既有反复强调自己运气好的喜悦,又有对中华骨髓现状的忧虑。

  冯琳给笔者看了红十字会颁发给她的荣誉证书和铜牌,上面显示,冯琳是1996年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全国第4634名捐赠者,上海第318名捐赠者。冯琳说,近二十年来,全国需要配型的患者数量巨大,仅有4000多人最后通过中华骨髓库得到了配型的造血干细胞。她说:“2000年我加入中华骨髓库时,我动员了我们班30名同学,当时有10多名同学响应,但是最后去做采样的只有4个人。” 据了解,目前中华骨髓库有100万名志愿者,但其中三分之一因年代久远,资料已经不全;三分之一会在采集前悔捐;剩下三分之一的有效资源中又有一些因为年龄或身体的原因不适合采集。

  冯琳说,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赠的行列。同时,社会对捐赠者的回馈也让她这个捐赠者感到浓浓的爱意。冯琳感慨地说起一个小故事:在体检合格后,冯琳住进了医院,每天打惠尔血,早晚各一针,提高全身白细胞数量,以供采集。由于打针的缘故,她那段时间经常感到全身骨骼痛。一次陪儿子去购买卡片打车返回,儿子见她好难受的样子,询问妈妈到底怎么了,她在出租车上仔细向儿子解释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的过程和对患者的作用。当他们下车时,出租车司机坚持不肯收他们的车费,并且说:”你都无偿了,我也无偿一回。”司机的话让她感慨:社会上并不缺少爱和正能量,如果人人能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戾气,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理解,社会就会变得更和谐,爱和正能量才会在全社会得以传播。

  谈到关于未来的打算,冯琳说,我已经做了14年的志愿者工作,现在我自己有了亲身捐赠的经历。这些经历为我将来继续从事志愿者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经验。我想,我作为一名民进会员,要承担起参政党成员的责任与使命,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传承民进优良传统,更好地去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让更多人的生命得以挽救。我要对得起“上海妈妈”这个称呼,做一个真正的上海爱心好妈妈,让上海妈妈这份爱传递下去,惠及更多的人!

作者:江扬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