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几点建议
失独老人,指失去独生子女的老年父母。他们当年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子女的不幸离世让他们在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变得老无所依。数据统计,我国1975~2010年间,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据悉,中国“失独”家庭多达100多万,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每1000个出生婴儿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所以 5.4‰和12.1‰的家庭会经历子女夭折的风险。这其中,独生子女家庭也占有很大比例,风险概率的存在使极少数独生子女家庭因此成为社会上失独家庭,既成为没有赡养人的家庭,从而失去了以上法律对公民的基本赡养保障。失独的家庭,在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中,中国每年新增有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没有孩子,养老院都不收他们。按照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他们负这个责任了。
中国网一篇评论文章指出,“独自凄凉无人问”是很适合失独者现状的一个简单描述。计划生育政策是国策,是法律,在孤独的时候,失独者不能开口要求国家给予补助。名人、富人、官员等群体超生所上交的罚款属于“社会抚养费”,与失独者毫无关系。失独者能做的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地渡过漫长岁月。2012年5月15日,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中国年200亿超生罚款去向成谜截留挪用时有发生》中披露:每年全国有将近200亿超生罚款。以前,它属于国家秘密;现在,它还是敏感信息。这些钱需要一个合理的去处,而不是整体打包上缴国库后不知所终。如此,才能体现《计划生育法》中所规定的“社会抚养费”的真正价值,也能让失独者们老有所依。
建议一:尽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行鼓励生一胎,允许生二胎,杜绝生三胎的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既不能过左,也不能过右,只生一个过左,实际上把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推给了社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责任,尤其是失独家庭更是害苦了家庭和社会;三胎或多胎同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消耗和多占了过多的社会资源和生存空间,对国家、社会和家庭发展不利,应该杜绝!因此,无论是国家和家庭都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尽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行鼓励生一胎,允许生二胎,杜绝生三胎的政策,简言之就是普生二胎政策。这是利国、利民、兴国、兴民的政策举措,必定赢得全中国和全世界华人的支持和拥护。这也是落实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许诺,是切国情、符民意的国计良策啊!
建议二:出台相应的“失独老人”养老政策。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消息,目前,我国的生育水平远低于1.8的官方公布水平,更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老龄化加速以及未来可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成为新的重大挑战。鉴于这种现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议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全面放开二胎。但是,不符合政策的家庭还是会面对可能成为失独老人的可能性。专家估算,目前全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7.6万个。他们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贡献者,也是牺牲者,但如今他们是无助者这些家庭基本上面临着“老不起、病不起、伤不起”的困难。失独家庭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就是在于不完善的养老制度。因为缺乏养老保障,在养老还多靠家庭的当下,失独意味着孤独。建议二国家出台相应的“失独老人”养老政策。
建议三:国家成立相应专业的失独老人心理救助机构和养老机构。
失独老人逐渐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养老、疾病、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接连出现,本已遭受巨大打击的老人,又该怎样坚强地面对生活呢?相对于物质上的扶助,精神上的扶助对失独家庭更加重要。对于失独群体来说,最直接、最大的冲击就是心理上的创伤。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父母往往把儿女视为生命最为重要的部分,而当子女一旦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时,他们难以承受的是心灵之痛。失去独生孩子的创伤使得几乎所有的失独父母都到了需要心理治疗人员介入的程度。由于中国目前在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很少,极少有失独父母能够得到这样的专业治疗。这一块空白常常是由亲戚、朋友的安慰填补,这些非专业人士所能提供的心理医治极为有限。失去独生子女后许多人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由于缺乏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他们往往很长时间走不出来。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社会功能受损,远离人群,害怕与人接触,任何细小的情节都可能引发其痛苦回忆。这些老人失去了孩子非常痛心,思想上遭到了巨大的挫伤,精神上失去了目标和理想,需要及时的安慰、帮助和关爱,久而久之,失去目标和理想的失独老人也便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思想上转移了信仰,不少老人到寺院寻求思想的解脱,久而久之形成了“怕老怕病不怕死”的心态。失独老人选择寺院养老,对于这些特殊的家庭和群体的确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建议国家成立相应的失独老人心理救助机构和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