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我永远的追求
新世纪第一个教师节前夕,民进会员、安庆二中的陈晓宁老师喜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十几年过去了,陈晓宁老师依然奋战在教学一线,他说“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我永远的追求。”
今年51岁的陈晓宁老师,祖籍安徽桐城。1985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安庆市第二中学任教至今,“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他从踏上教师岗位第一天起就暗暗立下的目标,30年来,他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着,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几乎年年都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或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市教委授予安庆市“师德标兵”,2006年被评为安庆市首届学科带头人。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陈晓宁把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定位于:强化自身,做一个学科基础扎实、知识体系完备、课程结构合理、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刚分到安庆二中,他就挑战常规,主动要求从初中一年级班主任、班级授课教师做起,逐年跟班管理与教学,先是3年初中,再是3年高中,来个前后6年大贯通,以全面把握整个中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结构,了解其对授课教师的知识要求,同时掌握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积累班级管理经验。整整6年,他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跋涉,年年都是新教材新课程新问题新的知识准备;他为此不懈努力,付出了几倍于他人的辛勤和汗水,也享受了一番收获的喜悦,年年都有新认识新感受新体会新的经验积累。他带着他的学生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完了中学生活旅程,顺利完成了学业。这6年,陈晓宁为自己迈向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他主动选择学校教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初中部安营扎寨,在这片热土上倾注心血,培育英苗,展露才华。
陈晓宁认为,作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仅有系统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他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钻研教材教法,虚心向校内外的同行学习,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新思想,努力学习数学方法论,并尝试运用“MM”的教育方式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注重对实际情况的挖掘,运用联想、类比方法,深入浅出,化难为易,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数学建模,增强学生的实践的能力,并取得初步成效。他所带的每届毕业生在会考、中考中的人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各项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如1993届数学中考成绩列安庆市区第一名,比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平均高出26分之多。1999届中考,全市仅有满分11人,而他的班上就有3人,且75%以上的学生都在135分以上,对于二中这样一个初中生源不是很好的学校,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实属罕见。一位经过陈老师精心辅导,1996年以全市总分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周舰在给他的来信中写道:“如果不是您的新思路、高标准、严要求,我今天是不可能生活在北大校园的,谢谢您!陈老师!”
1999年是安庆教育工作者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华东版新教材的实验在安庆市进行,新教材力求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新教材的实验,给教师们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展示才能的机会,但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晓宁认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这样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模式,探求一种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陈晓宁还希望探索一种教育方式,既造就出大批高素质学生,又能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于是,他大胆提出了将MM教育方式与新教材实验相结合的设想。而这一年安庆二校正着手申报省示范高中,迫切地需要涌现一批高质量的课题,于是,在市、校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1999年9月,陈晓宁担任课题组组长向市教科所申报的《关于设计过程教学的研究》被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该课题以华东版数学教材为素材,以MM教育方式为指导,进行“如何设计过程教学”和“如何帮助教材完善”的试验。课题组在1999年入学的新初一年级中开展第一轮课题实验,将每位教师所授的两个平行班分为实验教学班和对比教学班,课题组对一些主要课题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讨,并采取一人主讲,集体讨论的方式,分析具体课题MM因子的确定是否准确,MM可控变量的操作是否恰当,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以此为依据,逐步调整后继课题的教学设计。注重在为学生创设实现“发现”的情境,丰厚学生猜想的基础,锤炼课堂设问的语言,点拨一般解题的方法思路等方面的精巧设计上下功夫。并把MM教学艺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的结合,淋漓尽致的展示了数学美,使MM课堂上美学机制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作为课题组组长,陈晓宁老师不仅精心组织课题实施,还多次担任新教材教师培训的主讲人,他的培训课受到了各级专家的一致好评,不少人建议学校对陈老师的课进行全程录像后,做成教学资料,嘉惠他人。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验教师观念改变,在教学中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在学习兴趣、自信心、课堂注意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用数学的能力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实验班的中考数学成绩明显好于对比班,2002年中考,陈晓宁老师所带实验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数学成绩在140分以上,人均分130多分。2005届中考成绩也名列市区前茅,2005年初三1班被评为安庆市先进班集体。潘效玥、刘帅、胡盼等同学荣获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二等奖。2007年,市重点数学科研课题“关于设计过程教学的研究”顺利结题,专家组对该课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体现在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上,更应表现在班级学生管理的成功上,陈晓宁认为,中学教育首先要为未来公民素质打好基础,学生上学读书,仅拥有知识和技能还不行,还要在课程的三维目标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陈晓宁自1985年工作起连续担任二十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努力实践以“爱心、温暖和力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的教育思想。他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对暂时落后的学生,不歧视,不嫌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之内心深处受到感动,乐于接受教育。一位同学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缺少沟通,性格有些暴躁,对学习缺乏兴趣,再加上基础不扎实,有点自暴自弃。为此,陈老师多次找该生谈心,频频家访,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深深感动了该同学,他变成了一名乐于助人、勤于学习的孩子,2001年被评为校“学雷锋活动”积极分子、安庆市读书活动积极分子。而这样后进转化为先进的事例在他的班上比比皆是。2014年毕业的王阳阳,在得知自己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大学法语专业录取后,第一时间写信感谢陈晓宁老师:“谢谢您对我的鼓励和帮助,若不是您,我可能早已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未来未知,可能还是会逃避,还是会哭泣,但是,我会心怀和您一起度过的难忘时光,沿着选择的道路,坚定向前,去练就灵魂,去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再说一次:非常感谢您!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终身的荣幸!”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陈老师逐渐形成了了自己一整套班级管理的特色,他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各方面才能的舞台,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倡导“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校、市先进班集体称号,深受社会、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2005年,陈晓宁老师被学校调至高中部工作并任命为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在新的岗位上,他不仅潜心教学,更在在教科研及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竭尽所能。在他的带领与指导下,数学教研组的教研氛围空前高涨,课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位于各教研组之首,被巿教研室评为首届先进教研组。二中的高中数学竞赛成绩也提高得很快,先后有20多名学生荣获高中数学竞赛二、三等奖。指导的程华、陈海燕、金戈、左小刚老师也分获省优质课比赛二、三等奖。余永安、丁宪中、程华、陈海燕等老师荣获市教坛新星。2013年9月陈晓宁老师却主动辞掉教研组长一职,他说,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传帮带工作,要让二中的中青年数学教师脱颖而出。但陈晓宁老师的教学工作依然一丝不苟,他认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才是他终身奋斗的目标。
作为一名民进会员,陈晓宁热心会务,曾经担任过民进教育支部的副主任、二中支部的主任,现在是安庆民进市委委员,迎江总支副主任,重点课题调研室副主任,他广泛参与各类政治事务和社会活动,较好地履行了民进会员的职责;他还当选为安庆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和安庆市迎江区六届、七届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市、区的教育发展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