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批评,但不可乱扣帽子
《名侦探柯南》是一部比较受欢迎的动漫作品,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它都有庞大的粉丝群。但出人意料的是,某电视台在批评暴恐动漫作品时,竟选择了这部作品作为靶子,直言这是一部“打着动漫作品的旗号”“赤裸裸的犯罪教科书”。
中国是一个动漫市场大国,拥有3亿多人的消费群体,市场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近些年,各级政府从多方面扶植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诞生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等一大批优秀作品,但也有一些作品格调低俗不堪、画面血腥恐怖、渲染暴力恐怖活动。例如,描述少年为报复国家制造恐怖爆炸,宣称要“对着这个世界扣动扳机”的《东京残响》;打着淫秽色情的擦边球,明显违背社会道德底线和公序良俗的《学园默示录》;描述少女与怪物进行战斗,含有大量喷血、断肢、砍头场面的《Blood-C》。对此,文化部门还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目的就是净化动漫市场。该褒扬的褒扬,该批评的批评,该封杀的封杀,维持一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确实需要有一套奖罚分明的监管举措。
《柯南》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由日本著名漫画家青山刚昌创作,讲述了原本是高中生的主人公因为意外变小之后,通过缜密推理解决一系列疑难事件的故事。必须承认,作为悬疑破案题材,《柯南》的确存在暴力画面、犯罪分子违法活动描述,以及在“坏人”身上体现出来的负能量。不过,倘若其严重到了“赤裸裸的犯罪教科书”地步,估计在日本电视台早已被封杀,更不会从1996年一直播到今天,已经超过700集,而且还在继续播出。即便是传到国内,也可能早被封杀或下架,更不会赢得那么多的拥趸。况且,制作方考虑到动漫作品的受众主体是未成年人,已经对《柯南》进行了修改再创作,比如不对死者面部进行特写、将死者的血液改为黑色而非红色、“尸体”改用比较中性的“遗体”代替、修改“裙底走光”描写、“色情男”被改称“浮气男”、删除原作中关于地震的描写,等等。由此不难看出,《柯南》虽也存在问题,但“犯罪教科书”的指控言过其实了。
如果说《柯南》暴力血腥,那么深深影响过我们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西游记》《猫和老鼠》等作品皆是如此。事实上,这些经典动漫作品也没有将我们带入歧途,每当回忆这些作品时,想到更多的是童趣、是英雄人物、是正义这些朴素的价值观念。不是说这些作品没有一点问题,《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此前也遭受过争议,但并没有因此否定整部作品的价值。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提,那就是国内往往将动漫定位在儿童身上,殊不知在国际上,特别是美日两个动漫大国,成年人也是重要的消费人群,宫崎骏的许多作品就更适合成年人观看。而且,国外还有严格的分级制度,动漫内容会针对不同年龄而加以区分地播放。但在我国,一打开网络就可以搜到不同类型的动漫,没有任何限制,其中确实有一些不适合低年龄层孩子观看。
由《柯南》还想到另外一部动漫作品《哆啦A梦》,这部作品去年也曾受到一些媒体的猛烈炮轰,而且扣上了“文化入侵”的大帽子,结果招致了更多理性声音反驳。在舆论场上,极端声音、片面言论往往一开始会占据高点,但时间久了,终将会被理性声音、客观言论所取代。这是规律,非常普遍。现在中国已经走进动漫发展的黄金期,无论是国内作品还是外国作品,我们理应抱着一颗宽容之心,可以批评,但不可乱扣帽子。否则,会闹笑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