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地球腰带上一颗美丽的绿宝石

发布时间:2015-04-27     来源:《贵州民进》2014年第4期

放大

缩小

  盛夏时节,应荔波县供电局黄卫的邀请,我们一行五人驱车前往我省著名风景名胜区小七孔游览。小黄是一位热情大方的姑娘,几年前在小七孔水电站工作,对小七孔景区的情况熟悉,是我们此行的导游。

  久闻荔波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邓恩铭的故乡,荔波樟江风景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而樟江风景区的小七孔则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一颗耀眼美丽的绿宝石;在荔波县城东南的茂兰地区(包括小七孔景区)建立的国家级的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乃至全球同纬度地区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性最强的残存森林带,不但有很高的旅游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为此被纳入联合国的人与自然保护圈,贵州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今日有幸到小七孔一游,令人格外兴奋。

标志性建筑小七孔古桥

  清晨,我们由县城出发,沿樟江上行30多公里,便到了小七孔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七孔古桥。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保存完好,乃当年黔桂货运重要通道,今为小七孔景区的标志性古建筑。古桥下一汪碧水,清澈见底,晨曦照耀,波光粼粼,泛起层层涟漪。从小七孔古桥溯流而上,便是樟江上游的响水河,沿河上行1公里,40多米的落差造就了70多道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瀑布。每前行三五分钟、十余分钟,便有一道瀑布、跌水,有的高约百米、宽为20多米,有的高宽为1米左右。大小瀑布、跌水有如天女散花,银练坠地,与周边的植被、奇石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真切感受到了山野的原始韵律美。

壮美的岩溶森林景观

  响水河两岸拥有连绵不断的山峰,有各种千奇百怪的岩溶地貌,保留着浓密的原始森林。重峦叠翠,百鸟嘤鸣,空气格外清新。

  小七孔的岩溶森林与世界上其他的林带不同之处在于,古树不是生长在土表层,而是以它强有力的根须抱住巨大的石头,直插石缝,靠石缝中极少的土壤而顽强地生存;有的树根居然能把石头绷开。手腕大的古藤有的垂挂在古树之间,有的缠绕着树干,有的斜倚在路旁,有如蟠龙游蛇,奇妙无比。


秀丽的水上森林

  向导小黄告诉我们,往前500米就是水上森林。向往已久的“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生”的奇观,令人兴奋不已。大伙忘了疲劳,加快了步伐。

  响水河波涛汹涌的水面,到了这里成为四五米宽的林带,变成了缓缓的倾斜态势,在500多米长的河面上长着密密匝匝的岩溶林木。这些常青树根系发达,盘根错节。原本在旱地生长的树根,在波涛急流冲击下,使林木长得如此枝叶繁茂,使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生命无比强大的张力。

  小七孔景区有10多个溶洞群,如天钟洞、蝙蝠洞、卡拉蒙洞等,距水上森林不远。

宁静秀美的鸳鸯湖

  人说“不游小七孔,等于没来荔波;而到了小七孔,不游鸳鸯湖更是人生的一大憾事。”这话不假。下午4点,我们来到了心仪已久鸳鸯湖。

  湖不是很大,约两三千平方米,四周浓密的森林簇拥着,不像大海烟波浩淼,也没有江河的汹涌澎湃,但她却是那么秀美,那么温柔,那么宁静。

  小黄向我们讲述了鸳鸯湖美丽的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汉族小伙子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布依族姑娘。由于封建礼教禁止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他们走投无路,双双来到小七孔,站在高高的山峰上。小伙子吹笛,姑娘唱歌,悲伤之极。俩人以死殉情,从山崖上飞身跳下,变成了两个美丽的连体的小湖泊——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鸳鸯湖。

  来到鸳鸯湖边,我们拾级而下,湖水湛蓝,湖光山色,恰似一幅幅精美的油画,令人心旷神怡。湖边停放着几条小船供游人使用。同行的伙伴坐上小船,划着浆,缓缓向远处的湖面进发。而我却迫不及待地脱掉衣衫直接游向湖心。不一会,其他游人划着小船过来了。在欢声笑语中,游人嬉戏打起了水仗。波光水光令人赏心悦目。我上了同伴的小船。大伙把船划向湖中的一个小岛,在这里休整。夜色渐渐来临,我们收拾行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小七孔。

  (作者系民进贵州省委会副主委)

作者:刘大泯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