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郑建邦:为黄埔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发布时间:2015-05-25     来源:团结报

放大

缩小

  2010年以来,一些海内外黄埔校友及后代每年都会通过一个平台齐聚一堂、共叙情谊,这个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大的两岸民间交流平台就是“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5月20日,海内外的黄埔师生及其后裔与各界嘉宾再次共赴这个美丽的约会——第六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

  此次论坛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样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坐标将为论坛注入哪些内涵?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如何更好传承黄埔精神?作为此次论坛主办单位民革中央又做了哪些筹备工作?在论坛举办之际,团结报、团结网记者对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进行了专访。

  黄埔精神与抗战精神一脉相承

  记者:本届论坛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发扬黄埔精神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结合起来。您认为这二者有何内在联系?意义何在?

  郑建邦:黄埔精神和抗战密不可分。8年抗战期间,黄埔军人,包括本校及各分校的教官和学生参与的就数以十万计,而为了民族存亡,黄埔师生常常牺牲几倍于敌。

  我们认为,黄埔师生在抗日战争中所体现的黄埔精神,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抗战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抗战精神所体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与黄埔师生所体现的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完全一致。

  在战火纷飞的时代,黄埔精神支撑着黄埔人为抗日战争胜利贡献力量。70年后的今天,时代正处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节点上,在这“关键几步”上,我们仍然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黄埔精神已经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契机,要进一步弘扬黄埔精神。

  黄埔情连着中国梦

  记者:“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举办的宗旨在于以黄埔精神为纽带,团结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黄埔精神作为一条主线,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的时代背景为黄埔精神注入了怎样的时代内涵?如何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

  郑建邦:回顾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我们仅仅强调过去的黄埔精神还是不够的,应当把过去的黄埔精神结合今天的社会实际,进一步发扬光大。

  黄埔一代、黄埔二代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是从皮肉上熬出来的,他们经历了战争,经历了与祖国命运共同颠沛流离的难忘时期,身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思考和忧患。今天谈继承黄埔精神,应该有这种忧患意识,加强忧患意识。要把黄埔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来理解。

  在那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代,国共两党的黄埔军人都深具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今承平日久,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容易被和平美好的生活消磨。所以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更要强调和传承爱国、革命、牺牲、奉献的黄埔精神。只要中华民族有这种精神,再大的困难都不怕。

  《共同宣言》寓意共同梦想

  记者:就您亲身参与的情况来看,论坛是否达到了促进两岸交往的作用?民革中央是这次论坛的主办单位,做了哪些组织和筹备工作?您对本次论坛有什么期待?

  郑建邦:之前我本人参加了在北京、上海、香港举办的三届论坛,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召唤着自己。现在大家都很关注这个民间性质的论坛,论坛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民革中央作为此次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主要承担了会议内容设计、文件起草、人员邀请以及部分会务工作。其他相关单位也都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应当说,在两岸和海外,黄埔军人和黄埔后代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我用一个概念统称他们——黄埔人。黄埔人生活境遇各不相同,所持政见或有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大家都希望中华民族强盛起来。这次我们将特别发表一个《共同宣言》,通过这个宣言将我们黄埔人的共同愿景表达出来。宣言内容不长,但非常清晰地表达我们对当前两岸、国际上与中国相关联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此次论坛,高举孙中山先生伟大旗帜,通过发扬黄埔精神,把两岸的黄埔军人和黄埔后代凝结成一支强大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贡献力量,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和统一。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