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关于国家实施《免费养老护理员培养计划》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5-28     来源:

放大

缩小

  当前,我国正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13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到2020年,将达到2.48亿,失能老人将达到4600万,需要养老护理员的数量达1000万人。按照国家《养老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需要培养133万养老护理员,但目前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仅有5万,与133万(2015年)及1000万(2020年)的市场需求量相比,形成了巨大的供需落差。同时,我国现有的养老护理员队伍还存在着“四低”的问题:一是学历层次低;二是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平低;三是从业人员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医护队伍不稳定;四是支撑后续发展的水平低——目前,全国开设养老医护专业的院校数量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小,培养规划不健全。

  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匮乏,不仅极大制约了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养老床位不足,合格护理人员更少),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质量(缺乏术有专攻的养老医护人才)。甚至可能成为引发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导火索之一,是我国现在就必须高度重视并亟需着力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为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护理员的短缺问题,我们建议国家比照“免费师范生”的方式,组织实施《免费养老护理员培养计划》,以建立和完善养老护理员培养支撑体系,推进养老护理员培养进程。具体建议如下:

  一、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及专家团队

  1、建议成立由民政部牵头、卫计委、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教育部等多部委参与的全国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2、建立一支由医学、社会学、老年事业管理、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评估团队,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安排各类培训人员的数量,有效配置养老护理员;

  3、统一领导并制定我国养老护理员培养规划,组织开展免费养老护理员的培养计划和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

  二、实施《免费养老护理员培养计划》

  1、把免费养老护理员的培养纳入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之中;

  2、比照“免费师范生”的操作方式组织实施,由中央财政专项列支、地方财政专项配套,设立全国和区域性的“免费养老护理员的培养专项基金”。免费养老护理员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3、免费养老护理员毕业后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在职攻读更高层次学位,畅通老年照护从业人员的上升通道,提高行业水平,改善工资待遇。

  三.采用“订单培养,定点上岗”的培养方式

  1、采用“订单培养,定点上岗”的培养方式,委托相关高校和职校开展培养工作;

  2、免费养老护理员在入学前,就与用人单位或省级民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定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十年以上。用人单位参与订单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留得下,用得上;

  3、国家鼓励免费养老护理员生毕业后长期从事老年照护,未按协议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民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并建立免费养老护理员的诚信档案。

  四.着手构建完整的免费养老护理员培养体系

  1、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体系,一是医学院校设置统招老年护理专业(学历教育),二是职业院校设置老年生活照料与护理等相关的技能培训专业(职业教育)。

  2、健康老龄化以健康的服务理念和技能为核心,为此建议教育机构以一般的医学院校为主,提供专业的培养服务;

  3、鉴于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尤其是医护失能老人的工作不仅十分繁重、辛苦,而且比较脏乱),建议受训人员以中职,高职为主,本科和专业硕士为辅。

  4、加大对养老护理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投入。目前我国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院校共计88所,其中高职63所、中职25所,所有院校招生人数每年仅3000余人,而开设老年照护专业的学校(机构)数量非常少,相关的基础设备差,教师队伍跟不上。为此,建议由国家财政设立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对承担养老护理员培育工作的学校,在基础设施配备、实习实训平台建设、考核评估体系建立等方面均给予必要的投入,确保在人员培训的质量和数量上满足社会需求。

  5、搭建养老护理员终身教育的服务平台,提高养老护理员的专业素质。

  6、积极稳步开展试点工作。建议在国家可在老年人口大省(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大省)、医学教育大省、内陆地区的欠发达省区(例如,四川、河南等省),开展“免费养老护理员培养” 试点工作。待取得经验以后,再向全国推广。

作者:王康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