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恐成“白色恐怖”,呼唤中国特色禁塑令
今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据统计产生了将近20亿订单量,在剁手党的狂欢中,随着包裹的送达、拆封,是否有人想过,这顷刻之间产生的垃圾,如果集中于一地,将会堆积成一个何等巨大的垃圾山!这些包装垃圾,相当部分是塑料。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餐具、塑料袋、吸管、棉签,酒店里的一次性洗漱用品、拖鞋,饭店里的一次性桌布,大棚塑料薄膜等等,全球一年生产2.6亿吨塑料,有1.7亿吨都是一次性使用产品,而回收利用的不及三分之一。加之处理方式多为填埋,致使白色污染达到令人惊恐的地步。人类平均每年产生约800万吨塑料垃圾,且呈增长态势,这些垃圾需要1000多年才能逐步降解。而其降解过程,不过是由大变小最后变成了微塑料(小于0.5毫米,甚至微米以下的颗粒),遍布海洋、高山、江河水源,以海洋最为严重。目前,海洋中已有五万亿个塑料碎片,如果连结起来,可绕地球400周。这种塑料微粒长久存在于食物链中,最终将会进入人的身体。有专家预言,到2050年,海里的塑料将会超过海里的鱼类。尤其令人心惊的是,现在发现微塑料颗粒已经上了人们的餐桌。据华东师大研究的结果,取样中国所有食盐样品,均含有微塑料。尤其是海盐,每公斤超过550块状,按一人一年的盐用量,就可能达到一年进入人体1000多块。2018年10月,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学会上,来自维也纳医药大学的胃肠病学家施沃布尔教授,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人体内含有微塑料颗粒,多达九种不同类型,全球50%的人口体内均含有这种微塑料。今年三月购自不同国家11种畅销品250毫升瓶水,超93%含有微塑料。《国家地理》杂志文称,最近科学家在世界最深的海沟,距离海平面11公里的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一个塑料袋,也许世界上巳经找不到一片不含微塑料的净土了,这是多么令人惊恐的事情。
白色污染愈演愈烈,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英国政府在今年二月高调提出,由限塑令到禁塑令,英国全面禁止使用吸管棉签等塑料制品,到2042年前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欧盟议会在今年10月24日通过了禁塑令,2021年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西班牙的限塑令,减少塑料袋使用环保法案在今年7月生效,超市塑料袋根据厚度不同制定不同价格收费,拟定2021年所有厚度0.05毫米的塑料袋必须含有50%可回收成分。澳大利亚从今年七月禁止零售商向顾客提供一次性超薄型塑料袋,八个行政区仅剩一个州尚未执行。美国西雅图市从今年七月开始全面禁止提供塑料餐具,该市餐饮业有5000多家,为美国其他城市做出了榜样。智利是拉丁美洲禁塑的领头羊,早在四年前就在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开始禁用塑料袋。非洲的肯尼亚被称为颁有全球最严的禁塑令,如果在肯尼亚生产、销售、使用禁止的塑料制品,将面临一至四年的监禁,或最高400万肯先令的罚款,约合26万人民币。亚洲被认为是白色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因为有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今年三月,印度颁布禁塑令,6月开始执行,轻则罚款,重则刑拘。印度总理宣称,2022年前将法令扩大到全国,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用品。印度第二大人口大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限塑令今年6月23日生效,政府监察员一旦发现使用禁用的塑料制品,就会立刻开出罚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塑料消费大国,早在2008年就颁布了限塑令,遗憾的是实行10年来基本名存实亡。商场超市虽是有偿使用大塑料袋,但若干规格的小袋子却无限使用。大袋子有偿使用等于给了它合法化的身份,实际上多数人并不在乎几毛钱,有些大超市年销售塑料袋可上千万元。农贸市场更是重灾区,许多小作坊生产的带毒性的塑料袋,红蓝黑黄各色不等,形成了一道令人忧心的风景线。随着中国电商的崛起,快递快餐业发展迅猛,白色污染更是汹涌而来。治理污染刻不容缓。联合国早就发布报告,在没有找到塑料制品的代替材料之前,禁塑令是有效缓解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普通人而言参与专业治理是不现实的,只有科普相关知识,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在这场治污大战中,从我做起,少用、不用或重复用,或代替用等方式,一人少用一个袋子,就是近14亿个,积聚滴水之微力,铸就千秋之功业。
建议:
(一)相关部门应大马力启动宣传机器,向市民宣讲白色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强化普及相关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理念。现在,中国社会基本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从社区入手,制作宣传影片,传单,以文艺形式宣传栏等大张旗鼓宣传造势。也可采用公益广告,在可能的所有媒体滚动播出,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二)可以禁限两结合。从源头上禁止生产吸管,棉签棒,塑料餐具等,禁止酒店使用一次性拖鞋和洗漱用品,禁止饭店使用一次性塑料桌布,大棚塑料薄膜应作专项处理回收。商场应该提高大塑料袋的价格,引导市民重复使用或用布袋购物。小规格的塑料袋,也应该有偿使用,区分干湿商品,干的商品宜用纸袋。(三)学习日本,科普教育从幼儿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让环保科普知识走进校园,借孩子之口,向家庭和社会渗透。爷爷奶奶辈的思想已经固化,但他们应该愿意听从孙子女的意见。(四)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塑料回收价格。可以制作大量环保布袋,在活动中配合宣传发放市民,也可鼓励市民用废弃塑料换取。这类活动可以在高校招募志愿者来协助完成。(五)政府应鼓励和扶助企业研制可代替塑料的新材料。例如北方禁止焚烧秸秆,可以开发利用做替代品吗?要给予绿色环保企业优惠政策补贴,中国是一个集权体制的国家,只要足够重视,集中力量,定出长短整治目标,在这场治污战争中必定有望赢得先机。
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任重而道远。治理白色污染,是一场战争,只有法治和人民的觉悟相结合,才有可能取得胜利,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了地球母亲的健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