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民进会员曾美华:照亮迷途少年

发布时间:2019-01-16     来源:《团结报》2019年1月1日05版

放大

缩小

  今年75岁的曾美华是重庆市江北区“曾妈妈爱心工作室”负责人,她12年如一日,当好失足少年的“爱心家人”。曾美华退休前在蜀都中学任教,有三十多年的教育经历;退休后,她特别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创立“曾妈妈爱心工作室”,帮助失足少年重返社会。

  “希望他们能够重新做人”

  “曾妈妈在不在?”曾美华当“爱心家人”后的第一个帮教对象,至今仍和她保持联系。她们每星期视频通话,讲近况、拉家常。曾美华花白的头发下有一张慈祥的脸,总是一副笑盈盈的样子。

  2006年,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公开向社会征集首批“爱心家人”与失足少年结成一帮一对子。“爱心家人”的一项任务,是为结对孩子捐赠生活用品;另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是为他们的心“开一扇窗”,让他们从怨恨和后悔中走出来,去拥抱美好未来。

  已从蜀都中学退休的曾美华获悉后,第一时间报名。当时,这位女孩已经入狱6年,看到同改学员有爸妈嘘寒问暖,女孩告诉曾美华,她很想念自己的母亲,“不知道她现在能不能原谅我”。

  当时,工作人员告诉女孩可以称呼曾美华为“曾老师”或者“曾妈妈”,女孩几乎没有犹豫就开口说了声“曾妈妈”。从此以后,曾美华成为越来越多人口中的“曾妈妈”。

  曾美华给女孩当了8年的“爱心家人”,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热寒冷,她都早早起床,带着吃的、穿的、学习资料等,辗转多次公共汽车前往。

  曾美华说她曾经看过一条新闻,有人因为对社会不满,心中充满积怨,在公共汽车上引爆自制爆炸品造成死伤二十多人。这对她的内心造成极大的震动,她不希望看到劳改的人释放后,还对社会怀有很大的仇恨。

  “我希望化解仇恨,希望他们能够重新做人,这是我的初衷。”曾美华一脸真挚地说,“我能够帮助一个算一个。”她认为如果自己能够给予失足少年亲人般的温暖,告诉他们如何做正确的事情,只要坚持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就一定会有收获。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曾美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先给你捐一千块钱”

  “我一次性买过三千本书送给他们。”曾美华一脸自豪地说。未管所里没有很多适合失足少年看的书,她认为只有通过读书具备一些知识,这些孩子才有进步的可能。2014年,很早就萌生了捐书想法的曾美华,终于等到了合适的契机,发起了未管所捐书活动。

  在募捐购书款的路上,曾美华屡次碰壁,就在她不知道该如何筹到几万块的购书款时,她的爱人开口了:“我先给你捐一千块钱。”曾美华的爱人早年车祸提前退休,每月工资很低,但是他仍然表示要开个头。“希望我这点‘小钱’能够激发更多人的爱心。”曾美华说到此一脸感动,脸上的笑意更加浓郁,她知道爱人的钱一定要收,这是他理解、支持自己工作的一片心意。

  后来,曾美华通过多方捐赠顺利地筹到了购书款,她在书店、网店一本一本地给孩子们挑选书籍,从技术类书籍到红色教育书籍、世界名著,她买了一箱又一箱,送给了未管所内渴望读书的失足少年们。

  在亲人、同事的帮助下,曾美华开始学习拼音、电脑、写作。历时5年,在2011年完成了一部长达23万字的手记《与失足少年零距离》,记录自己的帮教故事、心得体会,这本手记成为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活教材”。

  “我觉得特别幸福”

  2012年,曾美华创立“曾妈妈爱心工作室”,通过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失足少年狱中感化教育、出狱后重返教育,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帮助失足少年重返社会。首批招募了20名志愿者成为“爱心家人”。

  她表示,工作室招募志愿者的条件很简单,第一,要能够坚持。志愿者们要有意愿和能力去帮教失足少年直到他们刑满释放。第二,要有爱心。只有怀着一颗关爱的心去接近失足少年,才能和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交流。

  曾美华带领爱心工作室,除了组织志愿者们和失足少年之间一帮一“结对签约”的爱心帮教工作以外,还经常去未管所和孩子们开展读书座谈,听他们聊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她还协助失足少年在狱中练字,教导他们写信,从一开始,读书心得就写了56封。2017年6月,“曾妈妈爱心工作室”在西南大学成立了“西南大学征管学院工作站”,通过联系西南大学的学生,在失足少年和大学生志愿者之间建立了“一对一”的书信帮教关系。

  12年间,曾美华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她前往未管所、看守所、派出所,开展帮教;走进社区、学校、家庭,开展宣教,让失足少年感到家一般的温暖。

  “我觉得特别幸福。”曾美华笑着说,“真的,特别的幸福。”

作者:秦雪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