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读《清平调三首》

发布时间:2019-02-27     来源:《宁夏民进》2018年第4期

放大

缩小

  清平调三首

  李白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以前读李白的清平调,总感觉他也不脱溜须拍马的俗气。不过,李白是男人,男人笔下的美女,就得这样刻画。何况李白原本是个审美力很强的男人。想做官,可是,他却做不好官,我想在他的内心,实际并不真正喜欢整天在宫廷歌颂美女,高唱牡丹的生活。这三首清平调正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起因于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此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是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李白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人,人即花,他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为的是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如果说第一首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则是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屋檐下,汉成帝的宫廷里;第三首又回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了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挥洒自如,相互钩带。

  杨妃的衣服就象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得令牡丹都羞愧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就想到衣裳,见花就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成为云,把容貌想象成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的感觉。接下来“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的容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下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得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用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神采飞扬。浪漫的想象让诗人的想象忽又升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月貌,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啊!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词语,映衬花容和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玉环这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儿。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地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李白还真会用诗歌捧女人。

  第二首, “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颜色,而且写花香;不但写自然的美,而且也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高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典故,把上句的花,加以人格化,指出楚王因为神女而断肠,其实那不过是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上当前的花容人面?!再想到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世美女,可是与玉环美女一比,也不过如此云云。李白果真会用诗歌捧女人,难怪杨玉环要给他斟酒!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了现实。试想,一个女人能让你幸福得连恨都消失了,还有什么值得后悔的?“沉香亭北”, 人倚阑干而花在阑外,多么优雅风流之态!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自然指杨玉环,玉环的美丽,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体,“带笑看”三字再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合一,融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引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是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了,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

  难怪玄宗从此不早朝!

作者:杨琼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