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202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祝福感言

梅磊:为什么是中国,历史告诉你!

——读《为什么是中国》有感

发布时间:2021-05-14     来源:

放大

缩小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其实,说“书非逼不能读也”可能更恰当一些。对金一南将军的新书《为什么是中国》心仪已久,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阅读。感谢民进读书会,让我终于挤出时间认真阅读了这本书,重温了中国近现代这一段段坎坷曲折、荡气回肠的历史,让思想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

  一

  光看书名,《为什么是中国》就让人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猜测。这会是一本什么内容的书呢?联想作者金一南将军以往的著作,心中充满期待,产生立即开卷阅读的冲动。

  浏览目录,发现章节内容同样别出心裁:从散沙、变局、星火、重生到醒狮、利益、制胜、大势,八个关键词将近现代中国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奋斗史写得一波三折荡气回肠,让人热血澎湃,情难自禁。

  读罢掩卷沉思,感觉“为什么是中国”这个设问其实包涵了当下令人深思的几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一个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历史问题深入浅出地剖析出来,却又没有时下网文普遍的故作高深、附庸风雅或是戏说调侃,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功底和思辩让人不得不折服!那溢于言表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直透纸墨入木三分!我想,这也是该书一出版即圈粉无数的原因吧!

  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我们长期沉湎于安逸稳定而对风险与变局一片茫然的精神状态、对对手缺点分析详尽而对对手优点一无所知的思维习性、以眼前享乐和手中权势为主要追求而不管明天血雨腥风的利益格局,同样是灾难的来源。”《散沙》章节中的分析,一针见血地勾画出这个煌煌文明古国在近代没落的原因。面对“敢于宣战的朝廷无奈难以为继的帝国”“看似强大的军队不敌歌舞升平的侵蚀”“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的尴尬,却还是放不下天朝大国的面子,纠结于“道”与“器”的争辩,从封建专制向自强求富、农民起义、变法维新、民主共和一路探索,却只留下歧路惶恐间的挣扎与徘徊。直到那条红船从嘉兴湖畔慢慢驶来,中国历史才翻开崭新的一页。

  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道路注定坎坷。

  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没过多久便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13个代表中出问题的竟然有7个。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更多的党员坚定地走出来,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从可知到未知,从挫折到转折,从神话到史话,没有红地毯,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是流不尽的血,有的是走不完的路,有的是无畏的牺牲。在最艰难的时候仍然顽强,在最无助的时候仍然坚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走过血雨腥风的14年抗战,走过以弱击强的朝鲜战争,走过自我否定和涅磐的阵痛,走过大国博弈的风雨坎坷,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是永恒不变的初心扛起了历史的担当,是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撑着前仆后继的牺牲!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四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只用几十年时间,就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彰显了“四个自信”的伟力。

  从古田会议“把支部建在连上”到延安整风,从建国初期“三反运动”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用思想建党强化理论自信。通过思想理论建设让党员明白该怎么干、为什么这样干,让人民群众跟着党走,凝聚起磅礴力量。沉甸甸的发展成果成为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试金石。

  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斗新冠、应变局、平风波、化危机,“中国之治”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工业反哺农业,东部带动西部,先富带后富,精准扶贫共同奔向小康,社会主义的本质进一步凸显;乡村振兴、中部崛起、保护生态、治理环境,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令人惊讶的是,书中通过“朱毛之争”,揭示“正确的路线和革命途径都是通过斗争得来”这一朴素真理。同样,对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也作了非常客观的评价,认为两者都功不可没。不争功,不诿过,辩证看待历史,坦然面对未来,这本身就是对历史的尊重。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比翼齐飞,积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画好同心圆。

  五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为什么是中国》创造性地萃取了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精华,内容丰富,论证严谨,是我们开展“四史”教育的优秀读本。

  新冠疫情期间,不同版本的“灵魂三问”段子广为流传。此前的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也发出了“灵魂三问”:“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人民日报》评论员形容这三个问题分别为奋斗之问、信念之问、初心之问。

  要答好“灵魂三问”,我们从《为什么是中国》中很容易找到答案。

  韩先楚将军“一意孤行”坚持推动海南岛战役,为志愿军入朝作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朝鲜战争的胜利,让美国人哀叹“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志愿军不畏强敌,跨过鸭绿江客场作战,让傲慢的西方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肃然起敬,也让“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下决心学好华语……

  再看看中国的脊梁华为公司。“华为精神教父”任正非43岁的时候,接连遭遇事业和人生的双重打击。然而他卧薪尝胆、破茧成蝶,引领华为公司在信息技术上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引来了当今唯一超级强国伙同西方世界的全面打压,爱女孟晚舟也遭遇横祸失去自由,他却傲骨铮铮、绝不低头。

  因为,奋斗、信念和初心,是会产生奇迹的!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当前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一场精神上的长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而实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深刻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加深刻明白“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还要往哪里去”,才能更加清晰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因为——为什么是中国,历史告诉你!

  民进岳阳楼区教育局机关支部主委 梅磊

作者:梅磊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