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初夏的河流

发布时间:2020-06-11     来源:《苏州民进》2019年第3期

放大

缩小

  我服务的单位总部在高新区滨河路,东与之平行的还有条叫运河路,每天,我都要在这两条路上往返。6月的一个周末,我循着河,走一走,为即将开展的团建踩踩点。

  我走的河,就是那曾滋润了华夏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情调,世世代代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母亲河——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沿运河路,苏州的运河的河面很宽,水是柔软绵长的,一如苏州人的性格,有一种婉约温顺的叙事风格。但水位却是高的,白亮亮地从远方浸漫过来。航船行走在水里,也走在平原上远近的视线里。过索山桥,正遇到一队空载的船,船底上寄生的苔藓清晰可见。正是梅雨季节,水势盈盈欲泼,似乎一不小心,那河水就会溢入到两岸的灌木丛。河坡是壁陡的,那是江南土质的造化。南方的黏土,是可以烧制很好的青砖的,太阳一晒硬邦邦的有如石头,水一泡,又显出一种固执的韧性,那河岸,虽有些段也见出嶙峋的模样,在水的冲刷下也能经年不坍。

  近横塘,顺道去寻姑苏驿。1990年11月28日原邮电部发行的J174《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小型张,邮票图案就是现存苏州的姑苏驿,其实就是建于明代的“横塘驿亭”。小型张的边饰是古代鱼形铭文,出自“双鲤尺素”之典。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孔子曾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中国邮驿已有3000年的久远历史,苏州历来是繁华之地,地处南北交通要冲,驿传事业发达。南宋范成大《横塘》一诗云: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明代在苏州境内,曾设水路驿站9处,现存仅一,即横塘驿亭。

  好在横塘镇不大,不算费事便寻到驿亭。馆舍早已荡然无存,现存遗址仅是原驿站的大门驿亭,处于胥江与大运河交汇处,三面环水,以长堤与三孔的彩云桥相连。亭的平面呈长方形,四角立石柱,南北各有两根木柱,六架梁,九脊板瓦顶。亭周有砖墙,南北各有一门,东西各有一窗。南门前左右石柱上刻着清同治13年题写的一联:“客到烹茶旅舍权作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

  有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达的感叹。读一读,那种鸟瞰历史的达观会把心头的皱褶抚得平平展展的。

  已经六点,夏日漫长的黄昏来了,像天堂定期打开了门,遍地都是金红色的阳光,大地和河流散发着芳香。我坐在驿亭前被太阳嗮得暖暖的石头上,给朋友发了条微信,我说,在这河边,我觉得自己有些开心。

  江南的水,天生具有一种亲和的品质,总能给人以适时的舒心快意。

  也许是苏州的古迹太多了,姑苏驿就有些微不足道,而且乏人问津。而我,也只是因为是名集邮爱好者又曾是名邮电员工,才特来寻访。但存在就是价值,适逢5G元年,古老的姑苏驿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就这么静坐大运河边,看世事变迁,看沧海桑田。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从杭州到镇江,人称江南运河,我们今天看到的大体还是六朝时的旧道。隋炀帝开江南运河时,实际上只是在六朝运河的基础上加以疏浚整理而已,此后的十几个世纪中便很少改道。从塘栖向北,远眺了嘉兴的南湖烟雨,大运河直驱苏州。在苏州,它流过了西南城角的水陆盘门,流过了飞絮如雨的横塘古驿,流过了张继诗歌中吟咏的“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古桥枫桥,扭头西去,身后是流韵千古的寒山寺钟声。这一带正当太湖平原,地势低平,水源充沛;又加山清水秀,物阜民丰,大运河悠游其间,处处都能见出滋润和丰足。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南起苏嘉两市交界的油车墩,北至苏锡两市交界的望亭沙墩港,全长82.35公里,占江南运河(208公里)的40%。目前,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全线为四级航道标准,是全国第一条标准化文明样板航道。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申遗获成功。

  (作者系苏州民进园区综合支部副主委,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主管)

作者:曹敏     责任编辑:代俊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