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那年抗击“非典”的日子,我与三只孔雀共命运

发布时间:2020-08-03     来源:《申城民进》第300期

放大

缩小

  有些事情会让人记一辈子,就如同17年前的“非典”时期,我在家自行隔离的两周。我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细节,更记得与小区里的孔雀共度难关时结下的一段“友情”。

  那年3月的某一天,香港女友来上海旅游,约了三五好友在餐厅聚会,我是其中之一。第二天上班时我还跟同事开玩笑说:现在去南方游玩的机票只有原价的二三折,香港女友就是抓住了打折的机会来上海玩的……

  以现在的眼光看当年,自己都会为当时这么幼稚的话害羞。那时“非典”疫情每天都在滚动报导,脑子里咋就缺少一根弦呢?得,领导知道我与疫区来人有过接触,还没到午饭时间呢,就要我立刻回家自行隔离。

  “殃及他人”的事做不得,我只得乖乖就范。可当时正轮到我当班做责任编辑,那时网络办公并不普及,编辑部的发稿、审稿、校对等等程序都得在纸上进行,刊物每月一期,不可能因为我被“隔离”而停止吧。领导也为难了,好在我们的美术编辑跟我住同一小区,他自告奋勇地在我和编辑部之间架起了“桥梁”。

  之所以我俩住在同一个小区,还是因为我受了美术编辑“诱惑”呢。他先买了房,还向同事们炫耀这个小区有孔雀。我当时就心动了,并不因为我对孔雀特别钟爱,只是眼前出现了一幅人与自然的生动画面。果然,在看房的过程中,售楼小姐引我走在曲曲幽幽的石径上,我真的看到有4只孔雀悠闲地在草地里踱步、啄食。孔雀与绿地是如此和谐,我的心儿被融化了。

  售楼小姐显然读懂了我的心情,她对我说,孔雀对空气质量最为敏感,小区里养孔雀是用来监察环境的。不管这是不是售楼的噱头,我是愿意相信这话的。房产开发商能够在意业主的居住生态环境,那管理水平也一定差不到哪里。冲着孔雀,我毫不犹豫地把家安在了这里。

  搬进新居后,只要有亲友来访,我总会带他们去孔雀园走一趟。听到大家的赞美,我的心里也有一种满足感。突然有一天,我发现4只孔雀少了一只。那一只的下落呢?我去问保安,他们告诉我说发现少了孔雀后也四处找过,直到在一堆建筑垃圾里看到孔雀羽毛和骨头后才断定是被人偷吃了。那阵子正是小区的装修高峰,又没安装监控探头,所以究竟是谁作的孽成了悬案……保安的这番话让我心头一紧,我想象不出有人在费力地拔绚丽的孔雀毛时可以脸不改色心不跳。

  吾辈属于那种脱离了组织就有点六神无主的人,尽管关在家里也在办公,领导和同事每天也有电话来关心身体状况,可心儿终究有点空落落的。说到底,17年前的互联网还不够发达,如果像现在这样连小孩也在玩微信,时时刻刻可以关注外面的形势变化,也不至于心神不宁了。

  非常时期,太需要释放心情了,于是,每天两次在小区散步成了雷打不动的功课。我散步的第一站必然去孔雀园报到,因为孔雀在招唤人呢——3月,才闻到春的气息,孔雀的叫声就“响彻云霄”。平心而论,这个形容词一点也不夸张,连住在29楼的居民都跑到业委会去投诉,说孔雀的叫声太响了,一早就扰乱了他们的清梦。的确,孔雀身形美丽,但叫声难听,又涩又干又刺耳。也有居民反对小区饲养孔雀,他们认为除了果子狸,鸟类也被高度怀疑是“非典”的传染源之一,小区里一雄二雌三只孔雀显然是大鸟,脱不了干系……

  那天,我特地去小区的物业办公室陈诉了“刀下留雀”的理由。我说当初买房就是冲着孔雀是空气质量的监测员,如果消灭了孔雀,万一病毒侵袭小区,谁能第一时间察觉呢?

  这个理由何等的牵强,可人一着急也顾不了逻辑思维了。听说最终留下孔雀的呼声占了上风,反正在以后的日子里它们依旧怡然自得,厄运并未降临。

  我不知道孔雀小小的脑袋瓜里会不会有感应,感应有个人在非常时期每天去探望它们的身影,感应这个人在关心它们的命运。我知不知道无所谓,但让我有所谓的是,有一天,那只雄孔雀突然在我面前站定,随后展开了艳丽炫目的尾屏,就像一把闪着金属光泽的翠绿大扇子,前后左右优雅地移动。开屏后的第二天、第三天,只要我和它们近距离接触,那只雄孔雀都会向我展翅,这种美浸润心田,好不温馨……

  我无比陶醉。

  “非典”那一页早已翻过去了。如今,小区的孔雀园里仍然生活着一雄二雌三只孔雀,但此雀非那雀,不知是第几代了。然而,每当走近孔雀园,我的脑海中定会浮现当年的孔雀开屏。在那个非常时刻,它们带给我心灵慰藉,与我共度“隔离”。动物与人的“情谊”令我回味至今。

  今天,当我们人类又一次面临重大考验时,自然与人这个命题,依然值得国人深思。

  

  (作者系上海民进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章慧敏     责任编辑:代俊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