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
前天,我终于踏上了去医院的路。
听上去,有点吓人,在这个非常时期。其实我是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出发的,一是我前一夜梦里见到父亲,他状态很好;二是我有一个月没有见到父亲本人了,甚是牵挂。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尽量少出门,于是我一直通过手机与父亲那一端保持联系,虽然手机是通的,但是沟通不是很顺畅,因为父亲身体原因,我经常需要通过护理人员与他交流,但总体来说他还是比较稳定的,这样我才能安心居家。
不过,这次外出一方面是疫情控制形势好转,一方面是听护工说父亲想回家了。所以我就急切地想见到他。
到了医院,进门时,有医生拦住我,询问了一些关于探视的情况,然后要我登记信息,同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几岁?”也许,对于医生而言,这是他们每天的例行公事,凡是上门求医的人必是要通报自己年龄的。而我却被这个问题给问住了。也许是我关在家里太久,忘记了时间?也许是我记忆退化,忘记了年龄?在我不自觉地反问自己“我几岁了?”时,医生像是很不屑地回了一句:“你会不知道自己几岁?”
“是啊!”我呵呵一笑道:“我是不想知道自己几岁了。”
因为就在前一天,我把自己又归零了一次,也就是说让自己重生一次了。
那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跃入眼帘的是几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记了下来:
每个人都会经历三次成长。
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在明白了即使再怎么努力,有些事还是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而最终,我们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全力争取中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对照这三次成长,我自认为都曾有过,莫非我也成长了三次?
关于第一次成长,最初我是不承认的,因为我从未发现自己曾是世界的中心,我哪有这么重要或伟大?然而,细细一想,确实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失去某些特别在意的人或物时,你会认为世界末日到来了。那时,你不就是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了吗?于是,我逐渐学会往外看,了解社会,了解别人,再开导自己,解放自己。
关于第二次成长,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我母亲离去的时候,我再怎么努力成长,也没有赶上母亲老去的速度。子欲养而亲不待。于是,我放弃了创业,回归一种按部就班的生活,延续母亲曾经的人生,也是她曾经希望我度过的人生。
关于第三次成长,应该就是现在了。
于是,我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了一下我已有的人生。我有过无数次的归零时光,而最具代表性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大学毕业时,我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梦想破灭了,考上大学就有工作,在我毕业那年,国家不包分配工作了。于是,我开始自主择业,听上去很时髦的概念。在找到工作后,我真正的归零开始了,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或技能,基本上与高等教育没有直接联系,而是和我平时的兴趣爱好、特长有紧密联系。当然,广义而言,所有的兴趣、特长都来自于教育。总之,我知道过去10多年的读书生涯终结了,繁重的学业与恐怖的考场离我远去,虽然还时常在梦里重现。与此同时,我知道新的学习旅程才刚开始,从上班第一天起,我就被安排白天工作,晚上接受培训,因为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我统统不会。
第二次,是成家以后,我的工作单位发生了地震,整个业务架构进行了全面调整。当时我还不知道马云和我在一个楼里工作,但我知道互联网,其实是万维网,当时是这样翻译的。我庆幸自己比一般同事更早地接触到了互联网,搭上顺风车,没有在公司大调整时被刷掉。我所在的部门有20多位同事,我是唯二中的一位幸存者。作为幸存者,我被派去华东总部上海,然而好景不长,一年不到,公司又一次大调整。这一次,我们两位幸存者又被重新安置了。虽然工作保住了,但待遇明显下降了。于是,我知道真正的冬天来了。在痛定思痛之后,我准备归零,重新加入学生阵营。所幸自己顶住压力,考上了研究生。后来,我的职场由技术岗位转型为管理岗位。
第三次,是创业之后,家里家外千头万绪,让我对创业失去信仰。而正好遇上一个当老师的机会,于是经过一番周折,成功转型为大学老师,开始了相对安稳的“体制内”生活。一晃就是10年,是历史上最持久的一份工作。
第一次归零,让我有了饭碗;第二次归零,让我换了饭碗;第三次归零,还是让我换了饭碗。现在,我又给自己归零了,不知道第四次归零,会给我带来什么?为什么这个时候我要选择归零呢?我不是打算换工作了,而是担心饭碗又要面临挑战了。
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
这是成长带给我的经验。在疫情之下,很多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们已不在学校听课,老师们已不在学校授课。刚开始,老师们庆幸可以不用出门就可以上班,省了不少时间;学生们庆幸可以不用离家就可以上学,省了不少力气。然而,随着疫情的全球化发展,想要尽快正常回校学习与工作,竟然成了奢望。
于是,师生们内心一样在焦虑着,老师们担心这种教学方式会增加工作量,而教学效果却未必良好;学生们担心这种上学方式会增加作业量,而学习乐趣却越来越少。各种怀疑与担忧在师生们心中蔓延开来,而真正最头痛的人其实是家长。没有家长看管的孩子,会在家里自觉学习吗?我的答案是:NO!
即便是学霸级的孩子,在没有人监管之下,也难免不给自己偷懒的理由。如果每一个人,能够真正做到慎独,那他恐怕不是“人”,而是“神”了!当然,我没资格去评判别人,但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如果是一个人长期独自生活,没有外力来约束,最终这个人可能会走向自由,自由到成为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者。这话听上去雷人,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你敢吗?
这正是我又一次给自己选择“归零”的理由。我想以此为起点,告诉自己未来五年、十年我该如何度过。明知道,10年之后我会更老,但还是要尽力去延缓衰老,因为自律可以保持年轻。
从疫情期间的教育改革可以看出,未来教育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学校现场教学不会取消,但是现有的教学方式需要变革。这对大部分老师而言,都是一次挑战,如何让课堂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有价值,这是需要严肃思考的事情。同样的,对于年轻人而言,也不要将自己的人生全指望学校教育了,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学校教育从来不是什么万能钥匙,它只能引导你去追寻三个问题: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学习的态度该怎样;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而我选择的归零时间,是非常难忘的2020年,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有待我们去想象、去展望、去奋斗!
(作者系杭州民进文化支部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