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国家生物安全中心的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生物安全理念,要求“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规划和实施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势在必行。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目前还存在生物技术研发相对落后,生物技术、产品和标准差距较大,生物安全原创技术少,优秀成果少,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等问题,且高等级实验室少、规模小,信息不共享、研究及工程化产业化严重分离,合作联动少,缺乏约束监督机制,存在国家安全隐患和漏洞,亟待采取建设国家生物安全中心等有力措施,加速推进我国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形成生物安全研发转化合力,为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为此,建议:
一、建设国家生物安全中心
国家层面建立相对集中统一的实体机构,在CNAS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约束作用之上,拓展建设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创新研发体系、成果转化体系、风险评估体系、信息公开和共享体系、标准制定及推行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等于一体的“国家生物安全中心”,实行国家安全部和国家卫健委双重领导体制,把两部委的领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中心的统一管理和部署,依托信息化建设实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约束机制,实现国内相关研发机构的监控管理、生物样本数字化与安全存储、信息实时更新交互、快速检索、在线交流和安全传输。
二、组建生物安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依托国家生物安全中心,整合广东、上海等地已经建成或在建的相关产业区域性联盟,组建国家级生物安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国内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把我国在生物安全领域中的主要科研力量和人才集结到联盟中,面向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聚焦新发、突发及再发重大传染病,聚集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全程贯通的生物安全研发创新组织和机构,有效支撑药物、疫苗、诊断等生物制品的研发推广和交流。
三、建设一中心多平台
一是围绕国家生物安全中心建设生物安全大数据超算平台,利用高能计算集群,形成具有高通量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数据存储能力的集成化平台和超大型数据库,针对传染病疫情,及时建立病毒传播模型,为精准溯源提供支撑,加强预测技术,通过症状监测系统,有针对性地提高生物安全防御,进一步提升公卫中心病毒解析及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分析的计算能力;
二是建设生物安全人才发展平台,规划制定中长期生物安全人才教育培养规划,基于生物安全涉及领域广,技术性、独立性强的特殊性,建立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有目的的生物安全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已有科研院所、医学教育资源的作用,注重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人才发掘、培育、晋升、激励机制,建设生物安全人才培养新高地;
三是建设生物安全产业化平台。打造完整研发转化、量化制造产业链,以需求为导向有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P3、P4实验室等大型生物安全科技设施建设的均衡布局,促进生物安全产业的多领域融合,形成涵盖科研单位、生产厂家、用户产业的创新集群,推进产研对接、产需对接、产融对接,推进生物安全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标准化+”产业发展道路。
(作者系河南省政协委员、民进河南省委常委、民进洛阳市委主委、洛阳市科技局局长任丽君;民进洛阳市委联络委主任、洛阳市伊滨新区管委会党建办科员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