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医疗美容市场监督管理的建议
随着消费群体的逐步年轻化以及人们对保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医疗美容行业正渐渐由原来少数高消费人群转为大众群体消费。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随着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医疗整形美容方面特别是微整形需求快速崛起,医美项目也层出不穷,由最常见的整牙、植发、隆鼻、双眼皮、玻尿酸到吸脂、自脂填充再到干细胞疗法、热玛吉、线雕、超声刀等各种五花八门各类美容疗法。作为一个新兴庞大产业链,随着该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引发不少社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医疗美容场所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有效统一管理。国家卫生部于2016年颁布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所有开展的美容项目都必须经过批准。但目前国内仍有大批不符合医美机构资质的“黑诊所”,甚至只是租赁间工作室连最基本的卫生条件都达不到便做起了医美生意,属于非法行医,令人触目惊心。
二、医师资格不齐全,审查难度大。医疗美容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按照医疗器械又可分为五官、美体、口腔、皮肤、注射、无创、激光等,对医生的要求较高。但是现实情况是满大街的美容医院诊所,里面的医护人员鱼龙混杂,挂牌的、冒牌的比比皆是。据中国青年报2019年11月1日报道,医疗美容行业乱象丛生,3000元就能当“咨询师”,甚至有些人员经过几周的培训后便敢上岗进行双眼皮等手术类医疗操作,令人瞠目结舌。
三、医疗核查流程手续不健全,消费者后期维权难。正规医院的美容医疗项目不管大小,都必须对客户进行最基本的身体检查。但目前社会上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美容医疗机构都没有一套完善的健康检查设施及流程,在没有任何基础数据了解的情况下即开始医美项目,导致后期很多消费者出现不适或者药物反应,危害身体健康,更有甚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爱美之心人皆有心,为了能够更好地营造医美环境,为
此建议:
一、加大监管部门行业执法力度。我国对于医美方面的法律还是比较健全的,同国际基本接轨,问题主要出在具体执法监管不到位。正规医院、美容机构执法部门上门调查取证时一般比较方便,但是很多隐蔽作业的美容院、工作室以及挂牌机构,则无法取证,也就不能起到监管的作用。建议应加大这方面的监督暗查工作,严格把控医美机构资质,对无营业执照、无行医资格、无正规场所等不符合要求的严令禁止营业,规范行业市场行为。
二、加强网络监测,提高打击手段。很多“三无”机构因不按照合法流程登记注册,导致有关部门取证困难无法查处其违法行为。现在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发展地非常成熟,很多消费者在经历“三无”机构不正规操作导致不良后果后经常选择在互联网上进行控诉,同时这些机构也会选择在各大网络平台做虚假广告吸引客户。建议有关执法部门应设立网络专案组,通过网络监测找到这些违法机构及组织,找到并对其进行调查取证,如能顺藤摸瓜找到其并肃清,相信一定能够有效缓解无证机构遍地开花、肆意妄为的现状。同时也建议能够畅通更多的网络投诉渠道,鼓励举报,让这些违法机构无所遁形。
三、加强教育,正确引导消费者。事在人为,不管医美项目多么眼花缭乱,价格多么诱人,只要消费者自身明确应找有专门营业执照、专业行医资格的正规品牌医美机构,相信出现问题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应和国内医疗美容专业学会、品牌医美机构以及正规媒体共同宣传正确的医美观念,以健康为导向,加强医美科普教育和公益广告宣传,从根本解决问题。
(作者系盐城民进新阶层支部会员、江苏悦达商业地产部门经理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