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建议构建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0-10-10     来源:民进韶关市委会

放大

缩小

  近年来,青少年中的焦虑、抑郁情绪,厌学、不愿上学,自伤及自杀,网络成瘾等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疫情网络学习期间,因心理障碍引发的学生自我伤害的社会事件比较多,学生自杀情况极为严重。最近来自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在国内,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1分钟就有2人自杀死亡,有8人自杀未遂;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约3000万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关乎“健康中国”践行的基石,“少年强,则中国强”,建议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且可信赖的心理健康服务,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青少年群体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为此,建议:

  一、构建全国覆盖的青少年心理服务平台。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支持省、地市、县三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开设青少年心理门诊,为青少年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开设青少年中医心理等科室,支持中医医师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咨询和干预等服务。二是建立青少年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在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设置青少年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安排符合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的场所,为有需求的青少年及其家人提供健康教育、答疑释惑、心理咨询等服务。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合作,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科普宣传,对辖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推广青少年抗抑郁防治。

  二、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设立专项经费,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提高自我情绪调适能力。二是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建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三是要完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建设,落实学生规模1000人以上的中学、1200人以上的小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危机干预等,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四是开展学生心理测评与分析,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重视自杀预防,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等。五是学前教育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开展以学前儿童家长为主的育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特殊教育机构要结合聋哑、智障等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切实发挥社会各界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一是共青团等组织要与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开展“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适能力。二是针对遭受欺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等学生,社区要与学校联动,及时了解情况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针对留守儿童、流动、残疾儿童及其他困境儿童等,除学校提供一般性心理健康教育外,社区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

  四、加强全国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发展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和培育心理咨询人员队伍。二是结合大中院校专业设置,大力发展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并组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等,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系民进韶关市委员会副秘书长、参政议政工委副主任,浈江区政协常委雷检)

作者:雷检     责任编辑:刘政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