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方言文化亟待传承保护

发布时间:2020-12-18     来源:民进江苏省委会

放大

缩小

  家乡话是当地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传递某个地域人群性格特征的“味道”,也给这个地域的人一种归属感。但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共7000多种语言,消亡的速度却非常快,平均每个月都有2种语言消失。从日常生活中看,我们身边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能说一口流利的家乡话,人数日趋下降,方言文化的流失现象背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传承意识不强。据常州化龙巷网站调查,有11%的家长们为了孩子,一家人都说普通话;多达41%的网友表示对孩子很随意,方言、普通话都说;另外,19%的家长表示在家时大人说方言,仅有28%的网友表示一家人,包括孩子在家都说方言。可见,绝大多数家庭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忽视了用方言进行交流。

  二是保护力度不够。据调查,70%的网友缺乏保护自己语言文化的意识,认为方言会影响普通话发音,影响与人交流。同时不少地区的方言仍缺少文字支持,不利开展双语教学,听不懂更多是因为基础不扎实,所以保护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是引导作用不大。不少地区方言也缺乏有效的宣传载体,公共场合极少设置方言广告,成功的方言广告语或宣传语很少,电视、广播媒体也缺乏语言性的节目或栏目。如常州地区仅存在《生活369》等方言类节目,一定程度制约了地方方言发展环境。

  为此,建议:

  一是要创建平台强宣传。要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让群众以及全社会达成共识,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各地可补充方言本土教材,在中小学(幼儿园)中开设适量的方言课,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多说方言。同时,把传播方言文化与互联网平台紧密结合,据统计,目前已有百余个与方言有关的手机APP应用,比如“方言秀”“方言掌上通”“闰土社交”等,为青少年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学习、交流方言提供了有效平台。

  二是要创造精品强引导。要借助流行歌曲、明星效应等时尚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共同参与方言文化保护中去,如红极一时的香港电影、歌曲让无数的青少年自发学习粤语。各地要鼓励方言文艺创作,组织方言民谣、民间传说的搜集和整理,大力宣传当地方言的电视剧、戏曲、歌曲、视频等,举办“寻找方言达人”等各种赛事,不断增加群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三是要创新机制强保障。要进一步明确宣传、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方言的保护传承职能,对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当前,可以借鉴非遗传承保护制度,对即将消亡的方言挖掘整理,科学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保存。同时要加大专项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全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投身方言传承和保护事业,当好方言的传播者和形象大使。

  (作者系民进会员、武进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顾燕)

作者:顾燕     责任编辑:刘政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