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关于消除农村道路安全隐患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12-18     来源:民进安徽省委会

放大

缩小

  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乡村公路的路面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和提升,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和方便群众出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公路建好后,客货运输车辆及摩托车等机动车逐渐增多,车辆行驶速度越来越快,其中的交通安全隐患也逐渐凸现出来。如何妥善消除隐患、确保乡村公路安全畅通是当前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

  1、道路交通环境差,安全设施建设滞后。其表现在:第一,道路通行条件差。近年来,虽然实施“村村通”工程后,道路增长比较迅速,使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原来的泥巴路、砂子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但是,很多仅仅是对路面进行了简单的硬化,道路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第二,道路安全设施未能配套,交通标志标线不齐,甚至成为“盲点”,导致危险重重;第三,事故黑点路段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因资金短缺,事故多发路段的路况不良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甚至连必要的交通安全基础配套设施也缺乏,导致危险路段时刻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机动车驾驶人整体素质不高。一是驾驶技术不过关。在农村因很多驾驶员文化程度不高,担心去考驾照过不了关,所以无证驾驶的情况较多,尤其是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驾驶人较多,由于缺乏严格的学习培训,交通法规及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导致遇到险情时应变能力差,从而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二是守法意识及安全意识不强。即使有驾驶执照的人,由于很少参加交法知识的学习活动,导致平时守法观念差,随意超速行驶、酒后驾驶、人货混装等严重影响安全的现象比比皆是。从农村发生的交通事故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违法驾车造成的。

  3、交通参与者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非机动车、行人随意穿行道路和闯红灯,与机动车争道等等;有些群众不考驾驶证就驾驶车辆上路,连起码驾车靠右行驶最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都不懂,更不要说其它不戴头盔、违规载客、驾驶无牌无证等违法行为。还有集市占道乱摆乱卖、占道晾晒农作物等行为,为贪一时方便,不考虑交通安全,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4、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车况安全性能差。近年来,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长,除了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外,还被用作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而进入农村家庭。四轮农用车、电动车、三轮汽车、两轮、正三轮摩托车等种类繁多,且每年增长迅速。同时,在农村由于受利益驱使,一些性能、质量达不到国家强制标准的机动车也一拥而入,加上繁杂的手续、费用等,使得农村大多数机动车无牌无证或假牌假证或非法拼装甚至是报废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给道路交通埋下了安全隐患。

  5、道路管控未到位。目前,由于警力不足,农村交警中队设置不够,很多派出所只有一名民警负责交通安全,本来应付治安案件的任务己相当繁重,很难再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帮“打理”交通,这就导致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力量仍然十分薄弱,交通执法未能保持长期严管态势。同时,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也不够,往往觉得交通管理工作是交警部门的事,缺乏必要的协调,以至于整体防控体系不能有效地形成。凡此种种,导致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未能有较大的、明显的改观。

  二、破解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的建议

  1、增设附属设施

  一方面,充分利用乡村公路所处的地形条件,因路制宜,在视距良好的开阔地段增设错车道,解决路基、路面宽度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危桥险路进行排查,在必要路段增设示警桩、防撞墩和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以起到保护过往车辆和提醒驾驶人员的作用。

  2、加大执法力度,维护运输秩序

  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是交通、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要加强联合,将行政执法职能向农村进一步延伸,提高执法覆盖面,加大对非法营运及超限超载运输的打击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净化客运市场环境,切实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二是要加快农村客运的发展,切实解决百姓乘车难的问题,切实达到“治本”的目的。三是对己开通农村客运的地区,要定期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和保养维护,经常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坚决杜绝酒后驾车、疲劳驾车或将车交与不具备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

  3、加强养护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标语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同时,结合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市场化、规范化、合同化,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监管,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乡村公路安全畅通。

  (作者系民进会员、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督局药械股股长黄家秀)

作者:黄家秀     责任编辑:刘政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