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国内“家长学校”建设的几点建议
曾记得国内当代著名教育家、大学教授郑强先生(现任太原理工大党委书记)在某次演讲时讲到:我们很多孩子都毁于不会教育的家长之手。我们认为,话糙理不糙,事实如此!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在家庭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现家庭教育的重要。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受个人素质以及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家庭教育做的很不好,有关因家庭教育不当出现问题少年或者危机事故的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孩子被家长殴打致死或者孩子被逼迫离家出走、跳楼等恶劣事件。因此,我们认为,加强国内“家长学校”的建设刻不容缓。
所谓“家长学校”是指以婴幼儿、中小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以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业余教育形式。任务是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配合学校教育的实施;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为子女的成长造就一个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在我国,一般多由当地中小学校幼儿园兼办。据我们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调研发现,国内大多数“家长学校”就停留在开家长会、拉撗幅和拍几幅照片充数上,形式主义占了大多数,根本起不到“家长学校”应该起到的作用,很多学校老师甚至达成了共识一一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孩子。那这些家庭、家长怎么办?我们认为这些家庭和家长要和学校打交道十几年,这些家长也应该成长,这些家长群体的教育交给“家长学校”最合适,利用“家长学校”使家长成长和孩子成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何加强国内“家长学校”建设,我们可以借鉴某些在“家长学校”领域做的好的学校的做法,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各地要重视“家长学校”的地位与建设。建议将“家长学校”纳入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直接设立“家长培训部”,不要附属于德育处或者政教处,一定要独立出来,否则家长培训就停留在开家长会、拉撗幅和拍照片上。
(二)优化家教机构,组建师资队伍。组建优良而稳定的专兼职的家教师资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并组织专题研讨。保证师资质量,而且上课内容提前确定,认真备课,力求课上得精彩、实用,力争形成系列化。
(三)完善授课内容,扩大宣传力度。丰富家长学校授课内容及活动形式,加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能使家长学校的授课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要努力要求授课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出发,丰富授课内容和活动形式。
(四)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家访实效。
1、“家长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家长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家长学校工作。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家长学校授课活动。例如面向家长开课、向家长展示班队主题活动、组织家长分层活动等,努力使家长学校起到统一家校教育思想和行为的目的。或者以班为单位用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家长讨论交流,给每一个家长提供发言的机会,让家长充分发表看法,通过家长谈论经验、教训或困惑,使大家普遍受到启发,强化学习效果,以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邀请有丰富家教经验的家长来校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使家长受到启发,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加重视家庭教育。
2、加强家访工作的力度。可以把家访制度纳入考核中来,要求全体正、副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全面参与全员德育,深入开展家访工作。每班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共与80%左右的学生家长取得各种联系,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填写好家校联系单。若是上门家访,要求家访前考虑周到、做好准备,家访过程中广泛了解家长的做法,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家校关系,让家访真正起到实效。
3、积极主动地与家庭、校外辅导员、派出所等有关单位及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家庭教育有困难的学生争取多方力量给予协助,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威信,促成良好育人环境的进一步形成。
(作者系民进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综合支部负责人、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级讲师李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