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民住宅楼信箱智能化改造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曾经用于联络的传统书信已被更为快捷的电子邮件和网络社交所取代,承载着纸质信件报刊收取单一功能的居民住宅楼信箱使用率普遍走低。与此同时,智能快递柜逐渐走进千千万万个小区,特别是疫情期间智能快递柜以其“无接触投递”的新优势迎来快速发展契机,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物联社会要求和人民生活新需求,合理利用小区楼盘和居民楼有限的空间资源,推动居民楼信报箱智能化改造,已成为创新基层社会微治理亟待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信箱普及率高但用途少,使用率低。城镇居民住宅楼信箱是由2003年9月修订实施的《住宅设计规范》强制规定设置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新建住宅楼盘还是老旧小区基本都设置着一户一箱的信报箱,但其容积小,用途少,大部分信箱要么空空如也,要么被各种广告塞满。长期以来,部门对信箱在产权、管理、维护各方面分工不清晰,开发商、物业和邮政系统互相推卸责任,导致居民住宅楼信箱长期处于失管状态,即使损坏脏污也无人维护管理,影响货物投放安全,业主使用不便。
2、智能快递柜需求旺盛但普及率低。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商经济爆发式增长,全国快递量从2010年23.4亿件发展到2019年635亿件,但城市公共快递末端服务平台规划建设明显滞后,2019年快递发展指数显示,智能快递柜箱渗透率仅不到10%,投建普及率低,无法承担大部分的物流末端配送,加上快递、外卖送货上门便利和危险并存,给心怀不轨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等因素影响。在此背景下,小区快递驿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本质上都是属于增量市场资源有偿使用,而老旧信报箱是属于基础设施无偿使用,现实中许多新建住宅楼盘开发商出于成本考虑,在建设阶段仍然简单选用传统信报箱以满足工程验收需要,敷衍了事,且大多未能通电通网,不具备改造便利性。
为此,建议:
一、结合国务院《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国家邮政局《关于推进邮政业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加快修订《住宅设计规范》,强制推进智能信报箱在小区、住宅楼的配建。建设标准由国家住建部、邮政局、民政部等部门共同研制,明确场地大小、预接的网络宽带电源和必要的配套设施。
二、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推动老旧小区和已建成居民住宅楼信报箱的智能化改造工作,就改造标准、改造条件、住户权益保护、维护和运营基本规范等方面进行明确。引入类似旧楼电梯改造的补贴政策,遴选一批有实力、有经验的智能快递柜制造商、集成商或运营商,制定信箱智能化改造规范。在保留信件收取功能的基础上,参考快递柜的功能配置,增加信报箱容积和用途,建设可用于接收信件、包裹、甚至饮食餐点的多功能综合型信箱。对已建成住宅信报箱,通电通网,匹配智能化升级需求;引入智能快递柜企业,实现智能信报箱与智能快递柜的优势互补。
三、结合国家邮政局《智能快件箱网点备案规则》《企业运营智能快件箱经营快递业务许可核定规则》等政策,明确居民住宅楼信箱在产权、管理、维护上的责任分工,保障居民住宅楼信箱的物权和正常使用。参照住宅小区公共空间经营租赁的策略,将新建或改造后的信箱对有需要的末端配送方开放有偿使用,实现邮政和各快递公司、送餐公司与住户信箱使用的资源共享,发挥信报箱贴近用户的优势,保障“送货到楼”,提高收货便捷度和安全性。
(作者系厦门市湖里区政协委员、民进湖里基层委委员、中国移动厦门公司工建部经理邓迦郇;民进厦门市委会科技委委员、正巽环保科技总经理 郑春海;民进会员、厦门市土地发展中心业务主办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