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课结合时事教学的建议
今年,网络上先后曝光两起较为严重的留学生辱国言论事件,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一是中国药科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许可馨,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留学后发表有关疫情的不当言论,一时引起网络热议。二是季子越(中国科学院大学15级本科生,19级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自主招生的学霸,公派出国留学)发表辱国言论,言论之毒令人发指。这些言论出自高等学府高材生之口,令人难以置信,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发表辱国言论的留学生大都是刚毕业或者还在读书,他们涉事不深,表达起来也比较直接,到了国外没有了周边舆论的忌惮,袒露了内心的真实观念。实际上有这种思想的肯定不止这两人,有些人慑于舆论不敢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是在多年的学习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我们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思想政治课程,应根据当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创新教学,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缺乏趣味性,缺少发散思维的空间,缺少可以思考、讨论的素材。
二是教学方法陈旧。有些老师根据教材,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法纪观念、经济观念和政治观念,单向的信息输出,说教式的讲授,要学生死记硬背或者大量运用"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负担,使学生疲惫不堪,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学习兴趣,只是作为一门课程学习,课程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只能产生有限的积极影响,从而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是缺乏专业指导。教师对结合时事的教学较难把握,什么样的时事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国际大事应如何分析、如何评价,没有专业指导,教师难以把握。
为此,建议:
一、建议由教育部统一建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时事分析教学实例网站”。网站列举当前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的分析评论,不同年级编制深度不同的分析文章,供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评论。这样结合时事的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和家长有交流的共同话题,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网站也可以就一些政治教学技巧进行宣传,提高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育部建立时事教育资源团队。该团队的任务是编制时事分析要点文章,供教师教学取用。团队应及时更新时事教育网站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学紧跟时事,贴近生活实际。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在教师培育、选拔、使用等环节做好做实。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由说教式讲授到参与式互动,使学生真正获得贴近生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大事,激发爱国情感。进一步丰富教学内涵,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应进入时事教育网站,将热点时事分析带入到课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强化学习效果。
(作者系湖南民进会员、民进长沙市委会参政议政处处长盛敏)